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中渗透着浓厚的伦理道德精神,堪称道德宗教化与宗教道德化的杰作。作者通过“立身践行”、“神道设教”、“承负报应”等途径,试图实现“太平”、“皆善”、“和合”等理想目标。《太平经》强调道德与政治的结合,其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正义诉求、仁政理念、官德要求三个方面。正义诉求主要表现为“财富均平”、“任贤署置”;仁政理念主要表现为“尚德省刑”、“旦夕垂拱”、“以民为本”、“恩及夷狄”;官德要求主要表现为“为君之德”、“为臣之德”。《太平经》生命价值目标具有由易入难的层次性,表现为“少病健康”→“身国同治”→“长寿成仙”;其生命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重人贵生”、“尊阳崇阴”、“广嗣兴国”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实现手段主要是通过自我控制的自律与宗教控制的他律两种方式进行,具体表现为“力学真道”、“守一存思”、“行善止恶”。《太平经》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由神学宇宙观、生态道德规范、生态伦理愿景三部分组成。在神学宇宙观中既有宗教色彩的“天父地母”,也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还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乃主宰”;在《太平经》诸多生态道德规范中,尤为突出的是“护生戒杀”、“守道而行”、“保护资源”三个方面;《太平经》具有“天地调则万物安”的生态伦理愿景,主要表现为“万物各得其所”、“洞天福地仙境”、“天地安则长安”。《太平经》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同样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其“融道入儒”的重要特征。《太平经》以“孝忠为先”、“尊师如父”、“诚信为急”为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趋正去邪”、“悔过迁善”、“为天陈法”的道德教育方法,达到“人格完善”、“成就贤才”、“德治天下”的道德教育目的。《太平经》在中国道教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值得世人批判性地继承与借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性社会道德”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