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生长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偿生长是鱼类营养生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在补偿生长过程中的特点、规律和生理机制,为鱼类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养殖鱼类的饲料效率和养殖生产服务,降低生产和劳动成本具有现实意义。本试验以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循环饥饿处理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效率、鱼体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消化道消化酶活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以确定循环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的补偿生长类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选取同一放养批次、体质健康的黑鲷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平均初始体重为9.56±0.12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其中的一组作为对照组(持续饱食,S0),另外四组为试验组,分别对其每周饥饿1d (S1)、2d (S2)、3d (S3)和4d(S4)后,恢复喂食满一周,进行循环饥饿实验。每两周称重一次,试验结束后采样进行相关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S1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S2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高于S3、S4组的水平(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鱼体肥满度、腹脂率和肝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在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摄食率逐渐提高(P<0.05);S2组黑鲷幼鱼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S1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具有超补偿生长效应;S2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该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3、S4组黑鲷幼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两组具有部分补偿生长效应。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S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S2组以外的其余各组;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呈现下降趋势,S1组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S3和S4组(P<0.05),但与S0和S2组差异不显著(P>0.05);循环饥饿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的全鱼和肌肉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全鱼水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在S0、S1和S2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S3、S4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但S0,S1和S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S3、S4组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肌肉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但S0、S1、S2和S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显著低于S4组的含量(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但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血浆中总蛋白、血糖和血脂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前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胆固醇及其甘油三脂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前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黑鲷幼鱼血清GH水平逐渐升高,S2、S3和S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高于S0和S1组(P<0.05);而T3水平逐渐降低,S0、S1和S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S2组显著高于S3和S4组(P<0.05)。黑鲷幼鱼在循环饥饿过程中,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肝脏、胃、前肠和中肠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S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实验组(P<0.05)。同一实验组的胃蛋白酶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前肠脂肪酶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肝脏、胃、前肠和中肠淀粉酶的活性呈现相似的趋势,在S3组达到最高(P<0.05),同一实验组的肝脏淀粉酶的活性高于其它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性。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电镜法观察了循环饥饿对黑鲷幼鱼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周饥饿超过2d会引起胃体部的粘膜和腺体萎缩,胃腺细胞的正常排序受到影响,腺细胞胞质中分泌颗粒明显减少,肌层变薄,肌纤维排列疏松;在肠道可见肠前段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表现在肠绒毛长度和上皮细胞的高度均明显下降,纹状缘退化,杯状细胞的体积和数目均减少。每周饥饿不超过2d的实验组黑鲷幼鱼的胃肠组织结构没有显著变化。综合黑鲷幼鱼的生长效果和饲料效率等指标可以得出:在水温28±1℃,对黑鲷幼鱼进行每周饥饿1d或2d的循环饥饿处理,不会对黑鲷幼鱼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改善养殖过程用工要求,提高养殖效益。
其他文献
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是将人工湿地和养殖池塘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池塘中的微生物组成对于生物监测和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淡水生境中存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养殖过程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病害发生。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病毒性出血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均可引
学位
生物絮团系统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技术被水产养殖界关注。一般通过添加碳源,刺激异养细菌同化反应来快速的去除氨氮,这要求大量的碳源添加和高水平的溶氧量,成本较高且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浒苔在奥帆赛青岛黄海海域大规模爆发,已经给帆船比赛的运动员的正常训练造成了威胁,甚至可能威胁奥帆赛的顺利举行;大量漂浮的浒苔直逼青岛海域,严重危及青
学位
学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主要淡水育珠母蚌。珍珠养殖业持续的发展依赖于充足的育珠蚌苗种供应,三角帆蚌的规模化育苗技术满足了珍珠产业对育珠蚌的大量需求。三角帆
学位
为促进渔业特别是公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大洋纷纷加强或推动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的建设。1975年南极条约成员方第八次协商会议考虑在《南极条约》框架下管理和养护南极海洋生
学位
本研究以普通刺参和选育的白刺参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了普通刺参群体和白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其遗传差异;另一方面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
杂交是鱼类育种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以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从胚胎发育特征、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性能
由于天然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水产养殖已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自199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第一次超过捕捞渔业产量以来,一直占据渔业产量主要地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