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梯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以汾河上游流域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研究是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由于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需求在空间上的不匹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赤字”。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研究,对区域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乡梯度是城市化进程形成的一种特殊连续界面;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带来一系列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集中,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加剧,对生态系统服务带来一系列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最终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
  汾河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工农业用水形式严峻;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加剧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因而有必要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进行探究和分析。本研究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汾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土壤保持模块)、土壤、气候、植被、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2000年和2008年研究区产水量、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三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格局及其城乡梯度变化。通过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主要结果如下:
  (1)2000年研究区产水量服务大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2008年产水量服务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总体上,2000年到2008年产水量服务有所增强,从1.45×109m3增大到1.97×109m3。2000年研究区产水量服务核心供给区位于岚县南部和娄烦县西部,2008年研究区产水量服务核心供给区主要位于宁武县和静乐县北部。2000年到2008年研究区整体需水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和2008年产水服务供给值随着离市区的越来越远呈现增强的趋势,产水量服务需求值随城乡梯度变化与之相反。
  (2)2000年研究区北部和西部土壤保持服务较高,中部较低,2008年除北部区域土壤保持服务较高外,其它区域均较低。总体上,研究区土壤保持服务增强,从2000年的7.41×106t增加到2008年的8.69×106t。2000土壤保持服务核心供给区分布在流域西部和北部的岚县、娄烦和宁武境内。2008年土壤保持服务核心供给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宁武县和静乐县北部。2000年和2008年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分别为4.38×106t、3.96×106t。2000年和2008年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离城市区距离的增加。
  (3)2000年研究区的北部和东南部水源涵养服务较高,而西部和中部区域较低,2008年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与2000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总体上,水源涵养总量随时间有所增强,从2000年的8.76×108m3增加到2008年的9.39×108m3。2000年和2008年水源涵养服务供给区呈现出相同的空间格局,核心供给区分布在流域东部和北部阳曲县、古交市和宁武县区域。2000年和2008年水源涵养服务需求总量分别为4.89×106m3、12.46×106m3。水源涵养服务供需随着离市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出一个相反的趋势,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随着离市区越来越远呈现出一个增长的趋势。
  总体来看,汾河上游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应与需求空间上呈现出均衡的格局,水源涵养供需空间均衡次之,产水量服务供应与需求则呈现空间上的不均衡。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下行,贸易争端频发,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外汇波动剧烈。我国经济增长也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进入新常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积极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对内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施行“一带一路”政策。在逐渐开放的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那么外汇变动就难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如何研究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暴露现状并有效降低,是一个重要
学位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研究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实之需,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传统儒学在与阶级发生互动中产生的,体现了自汉代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系统性、隐藏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在家国同构的政治场域与伦理本位的组织形式中生存延续,搭建了以“天人合一”为逻辑起点、以“内圣外王”
学位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突,文化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
学位
巴恩斯作为英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既拥有元小说自我指涉的特质,又将为人周知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拖缀进自己的文本中。文本与历史的界限模糊,多重指涉的意向言语和作家主体模棱两可的情感态度,使得巴恩斯的这类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性。与其他的后现代作家相比,巴恩斯更关注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之间的关系。  1999年出版的《英格兰,英格兰》中,巴恩斯从自身的英格兰民族身份出发,为英格兰设想了两条可能的发展道路,并以
学位
傣文是傣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主要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使用,是傣文体系中重要的一支。伊桑经书文是泰国东北部伊桑地区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书写佛教经典。西双版纳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虽然分布在并不接壤的国家,但呈现出诸多形体上的共同性。但随着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各自具有明显的不同点。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来源、特点、形体演变、拼写法的异
本文是关于营山安化乡湘语语法的专题研究,主要采用描写和分析、共时比较和历时探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接触语言学、语法化等相关理论,在全面、系统考察安化湘语各类语法现象的基础上,与毗邻官话、原居地湘语作共时比较,揭示出安化湘语的语法特征、源流及演变过程。  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营山县安化乡的人文地理简况和方言概况,以及四川湘语研究现状和意义。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
学位
男同性恋现象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近年来得到了文坛广泛关注,男同性恋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本文立足于郁达夫的《茫茫夜》、周大新的《银饰》、王小波的《柔情似水》、崔子恩的《桃色嘴唇》、苏童的《妻妾成群》等小说作品,以男同性恋书写的叙事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叙事策略等话题为核心,探究中国大陆二十世纪以来男同性恋书写的共性和个性,分析、阐发作家们在进行男同性恋书写和表达时的主题内涵
学位
故事新编指的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对神话传说、野史志怪、名人轶事、历史演义等题材以主观介入的方式,进行重新的书写与描述的一种文学现象。本文选取了刘以鬯与李碧华的故事新编创作作为香港故事新编现象的样本,对比分析两者故事“新编”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与时空观表达上的“同”中之“异”,探求其故事新编背后的香港文学叙事模式。香港故事新编现象在香港从“文化沙漠”到“沙漠之花”的文化历程和争论中逐步呈现出经典化的趋向
学位
本文从英汉习语的地域条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角度以及习语结构的稳定性和语义的整体性等语言特色对比研究了英汉习语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可行的翻译方法。文章从解构主义思维方式—现象学范式,即联想的方法来研究习语的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关系,并从语义联想角度对英汉习语中具有浓厚或典型文化色彩的成分进行分类。同时,运用解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分析了互文性与英汉习语的翻译的关联,
学位
目的目前关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戴口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意在评价和总结针对这一问题的现有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使用口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指南数据库平台及相关专业学会组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27日,以获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