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m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傣文是傣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主要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使用,是傣文体系中重要的一支。伊桑经书文是泰国东北部伊桑地区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书写佛教经典。西双版纳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虽然分布在并不接壤的国家,但呈现出诸多形体上的共同性。但随着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各自具有明显的不同点。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来源、特点、形体演变、拼写法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受其他语言文字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首先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的难点和局限;其次明确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定义;最后综述两种文字的研究现状,对已有成果进行整理总结。
  第二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来源与特点的研究。首先对腓尼基文字、婆罗米字母、帕拉瓦文、古孟文和兰那文等相关文字进行简介。其次梳理出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是由婆罗米文演变而来,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创立都有较大的影响,几种文字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概括为:
  印度文字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西双版纳傣文→伊桑经书文→高棉文→泰文
  先描述相关文字的古孟文、兰那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最后分别归纳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特点。
  第三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形体比较。首先描述西双版纳老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伊桑经书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再整理比较伊桑经书文、西双版纳傣文形体在这五方面的异同及演变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老傣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母体语言文字的形体特征,两者存在极近的亲缘关系;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傣文反映了民族语言文字中的“殊途同归”现象,可以作为比较文字学研究的材料。
  第四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拼写法比较。从辅音、元音、合体字、缩写字和声调、数字、符号等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拼写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辅音、元音、元音带尾辅音、符号都有多种形体,字形方面既使用原来的形体,也使用缩写形式,使得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每个语音有很多种拼写法,情况复杂;而新傣文是一维线性文字,把老傣文中的一些重复符号简化,去掉了字母在下方的符号,并把字母上方和下方的一些符号改为后置,使新傣文一律横排;在新傣文中,韵母可以放在声母的前面或后面,韵尾要写在声母的后面,声调符号写在音节末尾字母的后面;在合体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中有较多的合体字,但新傣文取消了合体字;在缩写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经常使用缩写字,名词、代词、动词、副词、连词,习惯上用缩写形式来写,而新傣文只保留了“(中)[l?]和”和“(串)[l?:u]了”两个缩写字,与西双版纳老傣文相同。
  第五章:相关语言文字对西双版纳傣文的影响和伊桑经书文的影响。首先分析总结巴利语在字母形状、语音音素和数字符号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总结西双版纳傣文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在标点方面,新傣文吸收了汉字中的标点符号。正字法方面,在原来的老傣文中,元音写在辅音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声调符号拼写在辅音的正上方;而改革后的新傣文,只能从左至右将辅音、元音和声调符号拼写在一条线上;此外,傣文中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最后通过对泰文、兰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辅音、元音、数字、声调、新符号等形体和正字法的比较,总结泰语言文字对伊桑经书文的影响。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刺参25℃高温胁迫7天的血细胞总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使用二维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27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与描述,根据功能不同,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细胞骨架,物质与能量代谢,钙稳态及细胞外基质。选择其中7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实验以验证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其中6个,胶原蛋白、ATP合成酶、卵黄蛋白、
自1992年韩中建交以来,韩国和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已在2002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对象国。自此,在韩国的经济贸易中,中国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韩国对中国的经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在韩中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迎来了新局面,自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从“世界工厂”一跃成为世
学位
我国于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旨在又好又快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则决定于2014年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后逐步推广。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效果如何,有何积极经验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成为了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新型城镇化强调人的城镇
学位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有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关键作用。然而,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在经济总量、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产业发展上的差距尤其显著,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间的低关联度、产业结构的高度同构化日益严重。此外,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使县域的产业、技术、资本、人才不断向城市聚集,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增长的难题。当前,江苏县域大体完成了
学位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医疗均等化程度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而均等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程度和边界,两系统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发展关系。  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检验对象,选取2007-2018年为研究期间,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
在我国经历了工业化下经济的迅速腾飞之后,工业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公众热切关注的焦点。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突破经济发展桎梏,如何结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显然,提高环境规制水平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强对企业排污治污的约束,但是势必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升高,进而影响企业选址以及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分析环境规制与工业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下行,贸易争端频发,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外汇波动剧烈。我国经济增长也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进入新常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积极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对内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施行“一带一路”政策。在逐渐开放的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那么外汇变动就难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增长。如何研究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暴露现状并有效降低,是一个重要
学位
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研究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现实之需,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儒学意识形态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传统儒学在与阶级发生互动中产生的,体现了自汉代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系统性、隐藏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传统儒学意识形态在家国同构的政治场域与伦理本位的组织形式中生存延续,搭建了以“天人合一”为逻辑起点、以“内圣外王”
学位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突,文化建设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
学位
巴恩斯作为英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既拥有元小说自我指涉的特质,又将为人周知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拖缀进自己的文本中。文本与历史的界限模糊,多重指涉的意向言语和作家主体模棱两可的情感态度,使得巴恩斯的这类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性。与其他的后现代作家相比,巴恩斯更关注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之间的关系。  1999年出版的《英格兰,英格兰》中,巴恩斯从自身的英格兰民族身份出发,为英格兰设想了两条可能的发展道路,并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