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题材电影根据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配合当时的主流政治,用革命话语对传统寡母叙事进行全面的借用与改造,以建构革命语境中的寡母寓言,实现和完成对大众的革命化教育与改造。在1949-1978年的中国电影中,借助传统文化以言说无产阶级革命等现代性话语的现象极为突出,然而关于这一现象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寡母寓言是其中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个案,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女性解放等现代性话语如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借用与改造得以实现。寡母叙事与中国女性解放及原型意象紧密相关,本论文将意识形态批评贯穿1949-1978年中国革命题材电影研究的始终,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为脉络,从多个角度呈现革命寡母形象在新中国电影中的演变轨迹,揭示现象背后的产生机制与意义架构,探寻中国女性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寡母教子”故事,使寡母情结沉淀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封建统治者将“忠君报国”意识形态渗透其中而大加推崇。早期中国电影就已把寡母形象搬上银幕,其中一部分继续演绎着历史上流传的“寡母教子”神话;左翼电影对“寡母教子”进行重建,成为中国电影为女性解放的最初启蒙与呐喊。与新中国相伴而生的革命题材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对传统寡母叙事的继续借用与改造,建构了以实现意识形态宣传为目的新的国家政治寓言,从而确立和维护新生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这些电影中寡母与丈夫及男性、寡母与子女之间的伦理关系等被淡化。一方面,在寡母与男性的关系图谱中,革命同志关系取代了两性关系;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失往往是寡母苦难降临的标志,同时又是其他男性/共产党出现在她生活中的理由。另一方面,寡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根据意识形态的需要被再次改造。革命语境中传统“寡母教子”的母教悄然变奏,出现反置与重构。新中国把电影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寡母形象身处革命启蒙的整体时代氛围,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1979年“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终结,被意识形态话语强烈笼罩的革命寡母形象曲终人散,具有普通女性意识的寡母开始出现在银幕上。本论文旨在论证,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革命寡母形象,是根据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对传统寡母叙事的借用与改造,以实现其现代性话语的表述。1949-1978年的中国革命题材电影,特别是其中的革命寡母形象,作为那个时代意识形态的产物,已经凝固在电影史中;作为一种突出的电影现象,折射出历史的局限性,中国女性虽然获得了阶级解放,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并没有进入那个时代的视野,而是在1978年以后的电影中才得以彰显。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话剧发展进程中,上海职业话剧的历史具有典型意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职业话剧发轫、繁荣、衰落的历史与其说是一个地方某种艺术样式的历史,毋宁说是当时中国大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术后肠麻痹(POI)几乎发生于所有腹部手术之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和排气、排便延迟,是术后肠道协调运动的暂时中断。本文介绍了POI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指出POI
<正>近几年,北京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对全国社保费征收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目前社保费实际征缴率不足70%,如果改由税务机关全责代征,将会提升征缴率10%-20%,可以为国
<正>由于长期以来电力产品实行"先用电,后交钱"的信用销售方式,电费拖欠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部分用电企业电费支付能力下降,
人口的迅速增长给城市居住环境造成了持续压力,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其人居环境的影响就更加凸显。本文以南沙新区为例,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生态功能用地情况、综合交通网络通行能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居住适宜性分析等4个方面,对新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效果进行研究。
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土地整治实施监测,可辅助土地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过程情况进行督导,避免因监测不到位而导致的重大损失。本文对高分二号卫星数据的本身质量和增值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估,并通过其在土地整治实施监测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对高分二号卫星的地类解译能力、变化检测能力和应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适用性和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F-2卫星影像数据能够满足土地整治监测土地业务需求,有助于管理者获取项目实
L-阿拉伯糖是已知L-糖中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目前也是工业可从植物中提取的。通过了解L-阿拉伯糖的物理化学生理特性,可以更好地利用L-阿拉伯糖,开发更多功能性的L-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