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致病力衰退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刚分离时为一强毒菌株,在实验室培养一段时间之后,表型发生明显改变,包括致病力衰退、生长缓慢和菌落形态异常等现象。这些变化可能是灰葡萄孢菌致病因子发生变化引起的,对这些因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灰葡萄孢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主要以弱致病性菌株CanBC-3为材料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对源于菌株CanBC-3的两类灰葡萄孢菌衍生后代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培养特性观察和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以CanBC-3V为代表的衍生菌株为强致病性菌株,菌丝生长较快,菌落扩展均匀,生物量高。而以CanBC-3HV为代表的另一类菌株为弱致病性菌株,菌丝生长慢,菌落扩展不均匀,生物量低。其次,分析了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HV的垂直传染规律和水平传染规律。结果表明:菌株CanBC-3HV可以通过菌核、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再生将它的弱毒特性传染给后代,但是传染频率较低,这种传染称为垂直传染。菌株CanBC-3HV也可以把它的弱毒特性传给其它强毒灰葡萄孢菌菌株,这种传染属于水平传染。结果表明:CanBC-3HV的水平传染具有菌株特异性,即只能传染给CanBC-3来源的强毒菌株,而不能传染给非CanBC-3来源的强毒菌株。再次,比较了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HV(弱致病型)和CanBC-3V(强致病型)在产生酸、毒素、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以及在形成侵染垫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致病力弱的菌株CanBC-3HV在产生酸、毒素、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方面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果胶酶产量稍微受到抑制。但是,菌株CanBC-3HV侵染结构形成率较低,36h仅为3%,低于强毒菌株CanBC-3V,36h可以达到98%。因此初步估计菌株CanBC-3HV是由于菌丝生长受阻而引起的侵袭力衰退。最后,分析了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HV致病力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HV的致病力衰退与dsRNA、内生细菌和转座子无关。此外,本研究观察到一种现象:在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3HV菌丝细胞内出现了细胞结构。
其他文献
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两种方法检测了13个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免疫的品种,其中,高抗品种占
天然除虫菊素具有理想害虫控制因子的所有优点,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源杀虫物质之一,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试验在除虫菊的种子萌发、栽培管理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其成虫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即能作长距离飞行的长翅型和无飞行能力的短翅型。褐飞虱翅型的分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虽然目
医院作为一十十分特殊的审核公益性组织,承担着对社会公众进行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渐转变为一个具有经营性质的组织,医院要想更好地紧随社会发
期刊
近几年来内蒙古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给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田间,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果斑病的症状极易混淆,不易识别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中,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被摆在首位,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继续深入推进全面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