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散文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应台有着高等教育的学历,同时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作为大学教授、专栏作家、特聘记者,龙应台是标准而且专业的知识分子。作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名人,龙应台的作品从早期的《野火集》到2009年的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无论是散文还是杂文,都深刻地震撼人心,在海内外的华人中引起心灵地共鸣。龙应台很多文学作品一直以教育为核心主题,并且通常能认识到很多本质问题,也影响着社会的教育发展,转变着人们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龙应台可以说是台湾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人物。龙应台也是在研究教育问题中不能绕过的名字,她的很多作品为研究公民教育都提供了重要的蓝本与素材。如何有效地进行公民教育,并且能够将教育的途径与理念传承下去,是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的重要课题。在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与社会缺一不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共同作用,构建完整的教育系统。上述三种教育形式在龙应台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以龙应台散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龙应台散文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选择从教育视角探讨龙应台散文的价值和意义,是由龙应台散文的题材特点决定的,也符合龙应台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龙应台有着西方教育的背景,因此在其散文作品中,往往流露出西方的理念乃至教育思想;但另一方面,龙应台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成长,其散文内容自然涉及中西方教育思想的碰撞或融合。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龙应台的西方文化背景,通过《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等几部散文集名篇佳作的解析,分析其中蕴含的西方教育思想,探讨龙应台对于西方教育思想的接受与反思。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龙应台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教育思想,探讨传统文化对龙应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龙应台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与思考。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龙应台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中西方教育的对话,试图探讨龙应台在中西教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寻求某种平衡点或对话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进程的加快,不同类型的建筑都已逐渐得到发展,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更是应运而生。同时,随着建筑技术人员不断的努力与创新,各种信息技术与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文化显学,其本身对于古代文学发展就有影响。高亨先生曾讲:“《周易》是不是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呢?是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
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雌激素替代,或辅以孕激素、雄激素联合用药。虽疗效肯定,但其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及中远期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副作用无法排除,不能被广大妇女普遍接受,故有医者主张选用一些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白术、甘草、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锁阳、菟丝子、覆盆子、杜仲、冬虫夏草、桑寄生、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
期刊
学位
咽喉炎用药可能会引起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尤其是碘制剂类,含服时若发生咽部肿痛、面部肿胀、气急、皮肤发痒等,应立即停用并请医生处理。另外,西地碘含片长期含服还可导致舌苔染色(停药后可消退)。特别提示,对碘过敏者禁用。  应用口含片含服时宜把药片置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每隔2小时1次或每日4~6次。应注意含服的时间越长,局部药物浓度保持的时间就越长,疗效越好。所以,含服时不宜咀嚼或吞咽药物。含
房汉陆1971年9月生于江苏溧阳,199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导师周京新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任教于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施工任务,同样也是十分关键的施工技术环节。通常来讲,地基施工技术质量的高低将与地基施工中的技术水平高低具有直接的关联
一般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中药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    NO.1牛黄解毒丸   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    NO.2黑锡丹、铅丹   对这些含铅的中成药,如果服用有误,不仅有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甚至会中毒。例如癫痫患者服用铅丹剂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抖
期刊
近年来,以路桥、楼房为主的土木工程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使得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也越
对于当下有关文学研究扩容和越界的争论,其所引出的学理上的问题就是文学的边界或文学的界定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多重语境中文学本质观的梳理,说明文学本质观的核心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