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路基的加固治理通常采用注浆法,但由于注浆工程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注浆后必须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高密度电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地质因素对测试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测试结果的解释工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下水的存在和各种地质构造。为了在注浆检测中更有效地使用高密度电法,必须要确定地下水和各种地质构造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正演研究。模型试验以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为背景,采用大小为50cmx50cmx5cm的砂岩板错位搭建一个300cmx50cmx50cm的实体模型,在模型中构建溶洞、破碎带和裂隙岩体三种地质构造,将模型搭建在尺寸为500cmxl00cmx70cm的水槽中,建立一种可变地下水位的岩溶路基室内模型,由人工进行注浆,采用高密度电法仪和微型电极进行检测,以此对不同地下水条件下不同地质构造注浆效果检测进行正演分析。同时,选择一种地质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注浆前后的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确保所得结论准确可靠。试验结果表明,当注浆前后均无地下水时,高密度电法能有效地检测出注浆质量,在注浆前后均有地下水和注浆前有地下水注浆后无地下水两种环境下,当注浆质量较高时,高密度电法能够检测出注浆质量。当注浆前无地下水注浆后有地下水时,高密度电法不适合检测注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