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嬗变·重构——《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论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jkjt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人民日报》来说,其新闻评论的话语形态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变化又充分反映了媒体与社会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以《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作为对象,从话语形态这一角度切入,试图通过对《人民日报》在发展过程中其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变迁进行分析,来看《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并对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分析来探讨在民主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民日报》将会建构一种怎样的理想化的新闻评论话语形态。而《人民日报》所呈现出来的新闻评论话语形态反过来又体现了媒体同社会之间的互动。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于《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界定。   第二部分通过对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新闻评论内容的分析,推断出《人民日报》生成了政府话语主导下的话语形态。   第三部分分析《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嬗变过程。本部分把《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的变化划分为四个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的政治话语形态;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多元话语共存的话语形态;1992年到新媒体出现,市场话语主导的话语形态;新媒体出现后,民生话语主导的话语形态。此外,对《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变化的动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政治、经济、技术等社会因素在推动《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变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是对《人民日报》新闻评论话语形态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日报》将会构建一种更加理想化的新闻评论话语形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通过这些探索和研究,力求对于揭示新闻评论的内在规律,对于揭示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科学传播发展至今日,离不开技术的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网络作为新的媒介传播手段,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获得了大幅的提高。微博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信息传播的新变革,对
灾难自从诞生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了诸多的危害,因此灾难性事件一发生就会迅速成为社会焦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受灾严重的国家之一,灾
纸媒发展至今天还有出路吗?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媒体互动广播、电视、网络、iPad浏览器、报纸会消亡吗?而今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纸媒的出路何在?面对讯息变幻万千的世界,报纸又将何
期刊
每一个企业都有成为被世人所崇敬的世界级品牌的梦想.但如何才能成为世界级品牌企业,对于立志成功的企业而言,首先成为区域性的名牌再到中国名牌是必须的前提.
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我国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农民群体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部分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并且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长期留下来。在本研
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清末和民国时期,引进并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的重要机构之一,商务印书馆翻译并出版的自然科学书籍的数量和质量居民国时期各出版企业之首,为近代西方自
伴随着电视在乡村的普及,电视这一“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本土传统”有着怎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知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导致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政府、媒体和公众是突发事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
新闻传播的对话性主要指新闻文本与受众之间平等地相互"问""答"的关系,是新闻传播的一项内在属性.开放性、持续性和有限互动性是新闻传播对话性的鲜明特点.对话性得以有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