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探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核心方药,以及各次证的方药配伍变化,为临床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2例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门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主症、次症、舌脉、证侯、中药等数据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中保存,并进行数据预处理。研究结果:302位患者男女比为1:1.19,男性发病年龄较为分散,女性发病年龄较为集中,以50岁-59岁多见,占总人数的22.5%。胃镜表现以慢性胃炎(54.6%)、慢性胃炎伴糜烂(38.4%)为主,Hp感染较低,占25.8%,有36.1%的患者有肠上皮化生,33.4%的患者有腺体萎缩的表现。临床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反流(69.21%)、烧心(59.64%)、暖气(52.65%)、口干(30.79%)、上腹胀(28.81%)、怕冷(28.81%)、寐欠安(28.15%)、咽异感(25.50%)、便溏(23.51%)、口苦(22.52%)、上腹痛(17.22%)、纳差(12.91%)、大便干结(10.93%)、胸骨后疼痛(10.93%)、寐不安(7.95%)、口舌生疮(7.95%)、胁胀痛(6.95%)、口中异味(5.96%)等。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治疗NERD的核心方药为黄连、吴茱萸、苏梗、乌贼骨、枳壳、陈皮、茯苓、白术、党参、炙甘草、瓦楞子、刀豆壳。由此推断核心方为左金丸、连苏饮合六君子汤加减。核心药对主要为:黄连-吴茱萸-苏梗、陈皮-茯苓-白术-党参-炙甘草以及上述核心药物两两组合。结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以胃气上逆、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病理基础,核心方药以黄连、吴茱萸、苏梗、枳壳、刀豆壳清热和胃降逆联合炒白术、党参、茯苓、陈皮、炙甘草补气健脾治疗为主。本病病位在胃、食管,但发病与肝、脾、肺、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治疗上既要抓住主症,清热和胃,及治病求本,健脾补气,又要兼顾次症,分脏论治。兼口苦、胸胁胀痛者当疏肝清热;兼咽异感者当清热润肺;兼舌尖灼热、口舌生疮、失眠者当清心泻火;兼泄泻、胃痞者当健脾补气。客观反映了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选方用药的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