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潜力研究——基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贸易、投资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对外经济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以及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投资合作逐渐加深。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与国外市场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随着一系列专项建设和领域合作的扩大开展,不仅释放出了中国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形成的优势,也为国内电子信息技术、能源环保、海洋工程、文化教育等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规模。然而,在世界经济复苏基本面总体良好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全球贸易、投资摩擦升级,这既抑制了国际贸易、投资的持续稳步增长,也给中国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新形势,中国应该结合自身产能优势,在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较低与潜力较大的国家扩大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基于东道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条件选择合理精准的出口贸易和投资区位。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潜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质量、关税水平、自由贸易协定、通关程序负担等因素对潜力的影响,少有学者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角度对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潜力进行分析。在贸易投资一体化逐渐加深的背景下,基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视角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视角,研究中国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具体而言,主要沿着以下思路展开:(1)分析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首先从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关系理论和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的内涵重合两方面对贸易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构建的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再分别研究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出口贸易潜力的作用机理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潜力的作用机理。(2)贸易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分析。首先分析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体系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贸易投资便利化体系;最后对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及一级指标进行分析。(3)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通过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对出口贸易效率损失的影响,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进行预测;再基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视角分析中国出口贸易潜力,并分别从总样本和分样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分析。(4)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潜力的实证分析。通过随机前沿投资引力模型分析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对直接投资效率损失的影 响,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效率及潜力进行预测;再基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视角分析中国直接投资潜力,并分别从总样本和分样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东道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在2007-2016年间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大部分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世界各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基础设施质量、市场准入、科学与技术水平指标在2007-2016年间均处于上升的状态,营商环境和政治环境指标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构建中,制度环境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科学与技术环境、营商环境、基础设施质量、海关环境和政治环境,而市场准入的权重最小。
  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比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在2007-2016 年间的变化较小;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在2007-2016年间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质量、制度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海关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便利性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市场准入和政治环境条件与发展中国家相似。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走势来看,“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在2007-2016年间呈上升的趋势。
  第二,从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来看,中国及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正向影响;东道国的人口规模促进中国的出口贸易,而中国的人口规模抑制中国的出口贸易;双边地理距离与中国的出口贸易呈负相关关系;当中国与贸易国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边界时,均有利于增加中国的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效率损失是阻碍出口贸易潜力实现的最主要原因,东道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效率损失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7个一级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东道国的制度环境与出口贸易效率损失并未表现出稳健的相关关系;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质量、市场准入和科学与技术环境指标均与中国出口贸易效率损失呈正相关关系,东道国的海关环境、营商环境和政治环境指标与中国出口贸易效率损失呈负相关关系。
  在2007-2016年间,中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均较低,中国的出口贸易潜力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来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高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更大,但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增长率更快。从“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对比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低,且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增长率高于非“一带一路”国家。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的出口贸易潜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由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贸易潜力相对较高;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出口贸易潜力相对较低。因此,相较于西亚北非地区,中国更应该增加对“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
  第三,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来看,中国及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双边地理距离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双边是否有共同语言、双边是否有共同边界以及东道国自然资源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均呈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是阻碍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实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并未表现出与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的显著性关系。对7个一级指标进行分析可知:基础设施环境、市场准入指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呈正相关关系;制度环境、海关环境、营商环境和政治环境指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呈负相关关系;科学与技术环境指标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损失的关系并不稳健。
  在2007-2016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在10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率波动较大。整体来看,中国对大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均较低,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和中国出口贸易潜力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出口贸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潜力的提升更为迅速。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来看,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潜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整体较低,但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更低。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实际值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仍有巨大的潜力。从“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对比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潜力更为突出。然而,中国对所选取“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潜力水平参差不齐,这直接导致了投资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其中,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潜力相对较大,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潜力相对较小。
  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1)积极参与并推进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协助改善东道国的海关环境和营商环境,增加对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东道国进行合理谈判,创造良好的市场准入条件。(2)深入了解东道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制定合理的贸易投资规划,持续快速增加出口贸易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3)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增加信息交流,形成贸易投资合作新格局等。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能享受到现代社会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生活。但现代社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到社会道德层面就是展现了现代道德的混乱无序的状态。麦金太尔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现代性所造成的问题一直是他试图去解决的。他对西方现代道德提出批评,并指出只有回到前现代,以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思想为良方,采取叙事的手段运用于实践才能解决现代道德所产生的种种弊病。本文试图以麦金太尔近著
学位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遗忘存在,是不断地构造存在物置换存在的过程。当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膨胀到“人成为主体、世界成为图像”的程度时,自在的自然就被视为能量库,人自身也被技术摆置和进步强制成为制作需用的质料,同时带来的是人自身毁灭的危险。想要跳脱这种困境,思及另一开端的可能性,则要解构西方形而上学存在物思想的宰制,从而迎向存在的让予之境。  作为近代主体形而上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当然就成为了海德格尔
学位
纵观整个西方思想史,柏拉图对话录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而于柏拉图灿若繁星的对话录中,《吕西斯》这篇对话似乎鲜人问津。可以说,在对柏拉图的注释传统中,该对话是被公认的研究最少的对话之一。然而,《吕西斯》作为一篇专注于讨论“友爱”的对话,其涉及的核心议题不仅直接关涉到古希腊城邦生活的根基所在,更能为我们当下社会友谊泛滥,友爱缺乏的困境提供一种反思与解决的路径。  本文试图以柏拉图《吕西斯》篇为主要文本
学位
在技术统治时代的今天,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是向“第一开端”回复的倾听,是向“另一开端”开启的预言。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是向“另类之思”的呈现,是“另类之思”所开放出的不同于形而上学思维的语言花朵。因此,他的思要回归到简单质朴的自然本真中,他的言也要回归到语言本己的原始内涵中,而这一事情都是通过对希腊语的?λ?θεια[无蔽、真理]之本质的廓清来实现的。而这也就是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意义,它应对技术统治时
学位
蒯因的逻辑哲学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然而,不断有学者批判蒯因的狭义逻辑观,认为他局限于将逻辑视为带等词的初等逻辑,远离了现代逻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界不否认蒯因的本体论研究,认为它弥补了传统本体论超验性和思辨性方面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形而上学。我们在研究中惊喜地发现,蒯因的狭隘逻辑观和本体论承诺学说是其努力追求清晰性(clarity①)知识的必然选择。蒯因追求这种清晰性的努力主要可见于两
学位
探讨霍布斯与心理利己主义的关系问题对研究霍布斯的道德心理学以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对霍布斯的道德心理学尤其是霍布斯与利己主义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不多,有待对其进一步探讨。本文将逐一研究霍布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以及中外学者对这些概念的不同解释,并结合霍布斯的著作对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说清霍布斯与心理利己主义的关系以及证明霍布斯持有的是同义反复利己主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
学位
本论文是对明代哲学家陈献章(活动期间:1428~1500)哲学思想的研究。在考察陈献章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陈献章“以道为本”和“道通于物”的本体论主张,同时又分析了他“心具万理”、“学贵自得”、“学宗自然”的心学理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和研究方法,并简述陈献章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及版本。  第二章,陈献章的哲学思想。本章从四个方面对于陈献章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在第一
学位
1923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出版无意间开创了马克思哲学解释学的新的对话方式,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该书中,卢卡奇将物化问题置于讨论的中心,用“物化”概念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和康德以来的整个资产阶级哲学,使马克思思想中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异化问题凸现出来,成为争论的焦点。  这本被称为卢卡奇“马克思主义学徒时期”的著作存在着一些缺陷,然而先入为主的立场性设定以及卢卡奇多次自我批判所带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飞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雾霾锁城、生态退化、污染严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会给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无法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数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
学位
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虽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上,但这一经济理论的形成基础与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是密不可分的。列宁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事实,而不是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归纳与理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