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管理的新型模式。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是人们对竞技体育关注的焦点,他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完成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获得崇高无上的荣誉。在运动队的管理中,我们理应以运动员为本,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需要和疾苦,以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广西竞技体育曾有着光辉的历史。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广西坚持以“灵、小、短、水”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竞技项目,在国内外一系列重要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培养出了被誉为“体操王子”、“东方大力神”、“乒乓骄子”、“举坛奇才”、“空中飞燕”的李宁、吴数德、韦晴光、唐灵生和李婷等5名奥运冠军以及目前涌现出的像李争、丘乐、陆永、杨东明、陈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能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优秀年轻选手。但在社会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广西竞技体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足和问题。竞技体育比赛成绩不同程度的下滑、优秀运动员流失、运动员生源困难、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役以及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所属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优势竞技项目所有在役在训男女运动员198人当前的需要倾向性进行研究。探索广西优势竞技项目运动员需要倾向性的特点,深化对运动员需要倾向性的认识,通过合理满足和科学引导运动员的需要,达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实现组织目标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我区运动员的需要倾向性在总体上呈现出社会性、健康性、高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小部分运动员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是不健康的需要。通过制定合理满足运动员的生理需要,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相关体育法规,构建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机制增强父母、外界对运动员的关爱和支持;尊重运动员、增强运动队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正确处理好运动员为国争光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引导运动员实现自我、为国争光的对策。引导运动员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激发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促进我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运动员的个人社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