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学和文体学相关研究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了基于语言选择与顺应的小说人物会话分析框架。该框架综合了顺应论和语用学其他相关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并试图回答顺应论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文学话语分析这一问题。具体讲,就是研究作者在小说人物会话中是如何选择语言成分来顺应各种语用因素以达到交际意图和艺术效果的。论文首先对小说会话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日常会话和小说会话各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详细论述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文学语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会话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受规则支配的活动。小说会话通常用来实现多重任务,因而更加复杂。尽管如此,它是有序的、有章法的,并且可以用语言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描述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词汇,和将词汇组织在一起的句法结构表达方式,人物语言能够精确而又形象地反映其性格特征。因此,小说人物是呈现人物性格的载体,是一个嵌入在小说中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冲突的动态过程。一直以来,人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就个别作家和作品的人物会话有些附带的评论。然而,小说人物会话的特点,其作为小说构成要素的作用以及和其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文体学家对非传统意义上文学话语分析类型(语言体裁)做了很多研究,有些理论,如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等已经用于小说会话分析。然而,此类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到文化、社会、认知等因素对小说会话整个过程的影响,因而难以达到全面而又充分地理解文学作品。耶夫·维绪尔伦继承和发展了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和它们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统一体,恰好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维绪尔伦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皮亚杰的心理学适应理论中得到启发,认为语言使用是受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制约的行为,强调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复杂因素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语言使用和理解是一个为了适应语境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根据顺应理论,意义是在语言使用者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顺应选择以达到各种社会需要和各种交际目的。文学语言的使用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涉及到作者的意识程度更高。根据本研究提出的语用文体学顺应理论框架,小说人物或小说作者的任何一个语言选择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必有自己的意图并能产生特殊的语用文体效果。在小说会话中,作者(人物)为了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在语言、语码、语体层面和语言构成要素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以及交际策略各个层面进行语言选择,以达到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服务主体的目的。本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和启示:第一,维绪尔论的顺应理论作为语言综观论涉及话语构建成分以及社会、文化、认知等方面,可用以解读具体小说话语交际。而语用顺应文体学分析方法继承了话语分析、会话分析和文学文体学之精髓,统一、协调了诸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方法能更加有效地解读文学语篇中的话语交际。第二,利用以语言顺应综观论为基础的文学语篇语用文体分析框架来分析小说会话的语篇构成模式及其艺术效果,消除了以往小说会话在研究视野和考察范围等方面的局限。该方法不仅从小说会话语篇生成(发话者)的角度,而且还从话语接受者(读者)的角度研究小说人物会话产生的结构模式。基于分析语言选择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研究模式,有利于我们欣赏小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选择的艺术技巧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给读者的。第三,通过顺应分析,所选小说会话交际的复杂性和艺术效果得以充分展示,小说人物交际过程能够得到恰当的解释。本研究建立的基本框架和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的语言结构研究方法不同。目的是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文学研究提供非主观映像式和可供选择的方法。此外,该研究对小说研究、文学教学、小说翻译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