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ALL患儿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大多数患儿都能得到长期无病生存。而仍有部分患儿复发或未获得缓解。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极其重要。由t(12;21)(p13;q22)易位导致ETV6/RUNX1融合基因是儿童B-ALL最常见的遗传亚型,临床预后良好。当其合并其他基因拷贝数畸变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Intra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21,iAMP21)是在2003年被首次定义,是在荧光原位杂交融合(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例行筛查融合基因ETV6/RUNX1时被发现,为21号染色体上的多个RUNX1信号异常扩增。国外学者发现,iAMP21其发生率约为2%,其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明显低于iAMP21阴性的患者。而国内缺乏相对应的研究。同时伴有iAMP21与ETV6/RUNX1并存的患儿极为罕见,临床资料有限。国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研究iAMP21和ETV6/RUNX1对儿童B-ALL预后的影响,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iAMP21、ETV6/RUNX1、iAMP21与ETV6/RUNX1并存的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就诊并入组的415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获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集患儿化疗前的骨髓液4ml。利用FISH技术分别检测iAMP21与融合基因ETV6/RUNX1的表达。(1)将患儿分为iAMP21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对预后相关指标OS、EFS、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recurrence rate,CRR)的影响;多因素分析影响B-ALL预后的危险因素。(2)将患儿分为ETV6/RUNX1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对预后的影响;分析ETV6/RUNX1在融合基因中所占比例,与其他几种常见融合基因对预后的比较;并进一步分析iAMP21阳性组与ETV6/RUNX1阳性组患儿的预后比较。(3)分析iAMP21与ETV6/RUNX1并存(并存组)患儿的一般特征及预后情况。(4)进一步行iAMP21阳性组、ETV6/RUNX1阳性组以及并存组三组间死亡率、复发率比较。结果1.415例B-ALL患儿中,iAMP21阳性患儿12例,发病率为2.89%。发病中位年龄9.1岁,高于阴性组(中位年龄4.8岁);初治时WBC及PLT较阴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相比,第33天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较低,第33天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率较高;3年EFS、OS(分别为41.6%、66.7%)较低,3年累积复发率(58.3%)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证实iAMP21阳性是EFS和OS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2.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73例,发病率约为17.6%,发病中位年龄5.9岁,年龄、性别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肝大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低于阴性组(p<0.05)。在第8天泼尼松诱导治疗反应明显较阴性组好(p<0.05)。第19天CR、第33天CR、MRD,与阴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ETV6/RUNX1在B-ALL患儿中几种常见的融合基因阳性所占比例最高。分析预后指标3年EFS,ETV6/RUNX1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组(p<0.05)。单独分析ETV6/RUNX1阳性组3年EFS(77.9%)略高于ETV6/RUNX1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OS(91.9%)高于阴性组、3年累积复发率(11.0%)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iAMP21阳性组与ETV6/RUNX1阳性组比较,3年EFS更低,而3年累积复发率则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同时伴有iAMP21和ETV6/RUNX1阳性的患儿仅2例,发病率仅0.48%,均为男性,发病年龄较大,初治白细胞数较低,且为前B-ALL。RUNX1异常拷贝均大于5个。2例患儿均在治疗过程中复发,预后不佳。6.三组间两两比较,并存组死亡率、复发率均高于ETV6/RUNX1组,iAMP21组复发率高于ETV6/RUNX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iAMP21组、并存组死亡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1.iAMP21是儿童B-ALL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ETV6/RUNX1是儿童B-ALL中最常见的融合基因,可作为一个良好的预后指标。3.同时合并ETV6/RUNX1及iAMP21阳性的B-ALL患儿预后较差,iAMP21的临床不良影响可能大于ETV6/RUNX1预后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