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系统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之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在花费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实时地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并且在发现入侵的初期就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尚处于实验阶段,它不仅能够完美地解决IP地址枯竭的问题,而且在网络的管理、控制、安全等许多性能上也比IPv4 更为强大、高效。因此,现在开发IPv6 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系统是很有意义的。本论文的主题是,IPv6 环境下的新型的入侵检测技术,着重探讨如何检测IPv4/IPv6 共存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入侵。本论文主要涉及其中的四个模块:支持IPv4/IPv6 双协议解析引擎模块、检测引擎预处理模块、基于IPv6 的漏洞攻击特征规则处理模块和检测引擎处理模块。本论文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项目的来源、背景以及国内外现状。接下来,又介绍了IPv6 协议和入侵检测系统:首先从介绍IPv6 与IPv4 的主要区别入手,然后较详细地讲述了IPv6 的寻址及安全体系结构,并讨论了IPv4向IPv6 过渡的策略以及IPv6 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其次,又从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及技术分类等方面,概述了入侵检测技术。在以上技术背景的铺垫下,才展开了对上述四个模块的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的讨论。在需求分析中,详细地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结构以及子模块的划分情况;在详细设计中,则对各个模块中比较重要的函数一一作了详细地介绍,并给出了函数流程图或者源程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双协议解析引擎的设计和IPv6 漏洞攻击特征规则库的建立。IPv4/IPv6 双协议解析引擎可以准确方便地解析IPv6 over IPv4 和IPv4over IPv6 的隧道数据包。上面所谈的内容简要地概括了本论文的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和特色。
其他文献
目前,有不同的研究建议未来互联网建立为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命名数据网络,或NDN),以替代现有的基于端对端通信的TCP/IP架构。针对这些新型的网络架构,其安全与隐私问题较少受到关
本文研究对等计算系统中基于XML的查询路由和数据路由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在非结构化对等计算系统中的XML查询路由索引技术,以及结构化对等计算系统中XML数据包的分发技术,旨在改
程序分割是将程序的部分程序代码从本地迁移到其他计算节点。传统的程序分割技术主要应用于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领域。近几年,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移动设备资源有
本文结合宝钢炼钢厂办公管理系统的项目背景,针对上述问题对工作流技术和应用集成技术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文章提出了应用数据、过程定义数据、组织结构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各种实时业务应运而生,这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QoS 路由算法在实现路由技术上暴露出缺陷,主要体现在路由信息不能及时
文字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任务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识字".它涉及模式识别、图象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模糊数学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在中文信息处理、办公
监控视觉内容理解是计算机视觉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计算机视觉在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监控视觉内容理解既可以促进计算机视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又能产生巨大的
随着电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网络格局变得非常复杂。本文对XML/Web服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在网络管理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对当前电信网
传统MIS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很好的满足了单一用户处理单一任务的应用需求,却难以很好的实现流程性系统。工作流(Workflow)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实
本文主要考察不经意传输协议及其在私密协议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引入了一类新的不经意传输协议。这类不经意传输协议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使用所有安全的公钥密码体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