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ulolide A和Eldanolide的全合成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gulolide A是2004年从菊科植物Ligularia virgaurea spp. oligocephala中分离出的结构新颖的倍半萜内酯。师彦平教授提出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他认为Adenostylide经过氧化断裂,而后分子内环化得到了Ligulolide A。 如上图所示,我们采用的合成路线,就是希望通过分子内的aldol反应构筑螺环骨架,实现仿生意义上的Ligulolide A的全合成。 (+)-Eldanolide是从非洲蔗螟雄虫翅腺中分离得到的性信息素。我们发现亚甲基烯醇化的氰硅醚经PDC氧化后,能够区域选择性地生成亚甲基氧化内酯化产物,并利用这一方法合成了消旋的Eldanolide。
其他文献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真菌α–微管蛋白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出银耳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分别利用SEFA-PCR方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银耳α
Cd~(2+)可提高烟草悬浮细胞脯氨酸的含量,顺序上调脯氨酸合成关键酶鸟氨酸转氨酶(OAT)、精氨酸酶、△~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降低脯氨酸降
由于铀酰配合物和稀土配合物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其在光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设计合成出6个功能铀酰配合物和4个新型稀土配合物。铀酰配合物以UO_2(CH3CO_2)2·2H_2O为金属源,以组氨酸、氨基乙酸、2,2’-联吡啶、5-磺基水杨酸、草酸、苯磺酸和己二酸为配体合成。稀土配合物以稀土硝酸盐为金属源,以2,6-二-[3-(5-甲基-1-氢-吡唑基)]吡啶(L11)、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和丁
近年来,化学核酸酶的研究是化学和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但是合成高效的、具有专一性的小分子化学核酸酶仍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重要通知:因业务发展需要,长春郁鑫医药有限公司原办公场所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已将公司总部迁往南昌路与清河街交汇(北行20米)。搬迁期间公司电话暂时无人接听,再此对广大患
本文利用电沉积法在金属表面成功地构筑了NiCo/SiO2、NiCo/TiO2、NiCo/C纳米管纳米复合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及UMT-2M摩擦磨损实
1949年,Brian等从番茄和马铃薯早疫病的茄交链孢(A lternaric solani)的代谢物中分离出交链孢酸(A lternaric acid),发现它具有植物毒性和抗菌作用。1960年,Bartels-keith用
卟啉化学是现代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是化学、医学、材料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生物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主客体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卟
1.在温和条件下采用催化法、卤代烃引发法和金属经活化后利用溶剂效应三种方法首次制备出纳米氢化铥。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热分析和BET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催化法制备的氢化铥具有六方晶系结构,分子式为TmH_(2.87);另外两种方法制备的氢化铥均为立方晶系结构,分子式为TmH_2。通过谢乐公式计算出上述三种方法制得的氢化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0 nm、14 n
西湖区是杭州市最早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单位之一。1997年初,该区在所辖古荡镇古荡村进行村务公开工作试点。同年6月,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几来年,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