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浮躁》英译的顺应与选择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围绕主人公金狗命途多舛的仕途和爱情,揭露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整体的浮躁状态以及其深层次的空虚和腐败,真实反映了20世纪末陕西农村的生活画面。该小说1988年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其英译本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葛浩文教授译出并于1991年发行。《浮躁》的英译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尤其是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许多学者从传播学、关联论等视角研究《浮躁》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语言风格等,但尚未有人从宏观的视角对其译本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借鉴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所提出来的,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等相关理论的精髓结合在一起,要求译者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并要在翻译实践中顺应原文的生态环境。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分别从生态翻译的几个角度,如译者的选择性顺应与顺应性选择,以及在由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构成的三维角度中探究译者是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去转换各个维度中的相关要素来顺应翻译的生态环境。通过原著与译文的比较研究发现葛浩文《浮躁》的英译本顺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在语言维度方面,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翻译方言、中文特色词汇以及数字表达语,通过对原文事件重组,句法转换自然,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文化维度方面,采用意译、文化省译或注释等方法再现独特的陕西农村文化;在交际维度方面,通过直译的方法忠实呈现出原文的交际目的。总体来说,《浮躁》英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达到了顺应选择整合度相对较高的程度,实现了与原著在语言层面和审美价值的对等。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展开文学翻译研究,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根据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因素选择顺应生态环境的译本,有助于文学翻译的批评研究,拓宽中国当代小说的外译与推广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解蜂蜜的抗菌性与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UV测定蜂蜜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UPLC-MS/MS,以12种黄酮类成分为对照品对蜂蜜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
<正>笔者在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反馈:新教师缺少经验,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可谓"云深不知处";年青老师刚从模仿起步仍找不准课堂教学的方向,乃"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的无空例正交设计下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神经定位仪下,对膝关节的外周神经支实施选择性射频消融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方法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发
本文记录了一堂高中语文写作课。作者根据高中生的语文写作通病,将"精准叙例"作为突破点,并借鉴现代构建主义思想,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合理选择课堂推进方式。在充分的课堂实践
中药半枝莲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半枝莲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对半枝莲抗肿瘤活性的药理研究方法及作用机制探讨进行了综述,为
<正>顶着橙色托盘的小机器人在仓库里穿梭有序,将一件件快递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犹如行驶在一座微缩城市中的车辆。这种机器人在快没电的时候还可以自己找到电源充电,俨然是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要把握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还需要有学理的支撑。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解决
"坦白从宽"作为我国一项的司法政策,面临着对犯罪嫌疑人感召力不断下降的风险。刑法修正案(八)为了鼓励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将实践中一直作为酌定情节的坦白从宽予以法定化。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逐渐被应用到了高职英语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新
习作"精准知识"与写作"核心素养"在概念、教学论、儿童层面存在着学理关联,因此,将习作"精准知识"教学作为写作"核心素养"落地和转化的学术逻辑。基于"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