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绿洲区传统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响应 ——以和田地区为例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绿洲区是我国具有重要生态示意、能源开发潜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特殊区域,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突增的环境背景下,荒漠绿洲区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损失程度也在不断增大。传统农业往往存在发展于荒漠绿洲之中,是荒漠绿洲区内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所以,探讨荒漠绿洲区传统农业对本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本文选取和田地区为研究区,根据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及和田地区四个国家气象测点2010-2019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响应指标体系,采用具有灰色属性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主要作物与自然灾害的关联度,最终确定何种作物更易对何种自然灾害做出响应。研究结论:(1)2010-2019年和田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发生高温热浪灾害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集中发生在6-8月;发生暴雨灾害次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5-9月;发生大风灾害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3-9月;发生低温灾害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2010-2019年和田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高温热浪灾害主要发生在纬度或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民丰、皮山两站较多;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水汽较充足的山地地区,皮山、于田两站较多;大风灾害主要发生在河谷及高山地带,民丰、皮山两站较多;春季低温灾害4个站点相差不多,民丰站居首位。(3)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统农业是荒漠绿洲区农业经济的主体;(2)传统农业生产中以粮食作物为主;(3)农业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幅度大于粮食作物;(4)灌溉农业是荒漠绿洲区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5)传统农业生产投入逐年增加。(4)计算和田地区主要作物单产与自然灾害的关联度,结果如下:小麦、玉米、蔬菜与大风灾害的关联度远远高于其他三种自然灾害,即小麦、玉米、蔬菜最易对大风灾害做出响应;棉花、苜蓿、水稻与高温热浪灾害的关联度远远高于其他三种自然灾害,棉花、苜蓿、水稻最易对高温热浪灾害做出响应。综合整理可得,四种主要自然灾害之中,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对大风灾害与高温热浪灾害的关联性更强、响应更敏感,对低温灾害与暴雨灾害的关联度较低、响应较弱。(5)根据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特征及其对自然灾害的响应程度,对和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优化防风固沙林格局、丰富树木结构和种类;(2)重视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工作;(3)提高早期预报预警能力、落实防灾减灾工作。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和植物区系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查阅前人研究成果与咨询专家建议,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阿勒泰市、伊宁市公园绿化树种综合评价体系,在阿勒泰市、伊宁市公园绿化树种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阿勒泰市、伊宁市地区公园绿化的适宜树种,同时为新疆相似气候区域的绿化树种应用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勒泰市公园绿化树种共78种,隶属23科41属,伊宁市公园绿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目标跟踪技术飞速进步,但在目标跟踪过程中,背景干扰、遮挡、低分辨率和目标形态变化等因素都会对跟踪结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跟踪器,多域卷积神经网络(MDNet)是一种CNN架构的在线跟踪算法。但跟踪目标多为小目标,特征提取本就存在一定困难,在面对遮挡、低分辨率和快速移动挑战,MDNet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和鸡痘(Fowl pox,FP)是禽常见的重要病毒病。由于IBV有着较大的抗原性差异以及国内广泛的应用针对IBV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所以分离当地流行毒株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主要感染牛、羊、猪、骆驼等多种动物,造成腹泻、黏膜糜烂、免疫抑制、繁殖障碍等症状,还会污染血清、冻精、胚胎等牛源生物制品,给养殖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 p7是由疏水氨基酸构成的一个小分子肽,在脂质双分子层膜上形成通道蛋白且具有离子通道的活性,属于病毒孔蛋白(Viroporin)家族。大量研究表
自动语音识别任务在人工智能领域举足轻重,是人与智能设备沟通交流的桥梁,广泛适用于自动问答系统、无障碍自动语音翻译等多个领域。不同于世界上主流语言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使用语言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发展缓慢,现今5G时代对低资源语言的语音识别性能需求越来越高,维吾尔语是典型的黏着性语言,与哈萨克语、土耳其语类似,存在词汇爆炸问题。本文结合维吾尔语本身的语言特点,为提高语音识别的正确率进行
食心虫是专门蛀食果实的鳞翅目卷蛾科昆虫,其种类多,混合发生,因此,导致防治不及时、防治难度增加。南疆杏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食心虫严重发生,防治时期不当、防治技术落后等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本文在食心虫种类和优势种进行调查基础上,对杏园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消长动态进行监测,同时以性引诱剂及迷向丝防治杏园食心虫技术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英吉沙县杏园内以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了全球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盐渍化信息大尺度制图作为土地信息化领域的前沿之一,定量预测土壤盐分信息,掌握土壤盐渍化分布规律,对于土壤盐渍化治理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借助MODIS数据,DEM衍生变量和土壤属性数据,基于相似性土壤制图方法,根据采样点与未采样点之间的环境相似性来预测区域土壤盐分信息。首先,以生态地理区划原则为理论基础,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子区,降低了
土壤盐渍化作为土壤退化形式之一,阻碍了农用地的规划使用及农业生产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城市化进程。充分认识区域土壤盐渍化发生发展机理,发展一套快速、有效的区域土壤盐渍化定量监测与风险评价技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必由之路,也是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土壤理化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尝试将区域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与分数阶微分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优势结合,以提高盐渍化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蒸发量极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大量盐渍化土壤。由于水资源匮乏,生态修复成本更高,修复难度更大。选择一种合适的生态修复方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选择小麦秸秆作为土壤改良材料,以新疆准东红沙泉煤矿排土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混掺量和粉碎程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在开展室内土柱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秸秆处理下的土壤水盐的运移规律,以期能够改良土壤质地,改善矿区荒漠
本试验选用了四种性型的甜瓜材料分别配置了五个组合,通过观察这五套组合六世代的遗传群体,统计各个六世代后代的性型表现,进行了甜瓜遗传分析。同时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这四种性型甜瓜材料进行处理,来比较雌雄花分化数量、不同节位段的分布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使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硫代硫酸银、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甜瓜全雌系进行了诱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五套杂交组合六世代的观察,本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