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高考承担了人才筛选和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物理高考直接指导着中学物理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等都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高考作为重要的评价和分流方式,要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视角,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考察。SOLO理论将高考物理试题分成由低到高四个思维层次,正好对应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水平层次。本研究通过SOLO理论分析了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新课标Ⅲ卷(全国丙卷)、北京卷和江苏卷从2010年到2019年的高考物理试卷,纵向对比了同一地区高考物理试卷,横向对比了不同地区高考物理试卷,从而丰富物理高考相关的研究。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将每个地区的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纵向分析,得出了每个地区试卷的SOLO分布变化趋势。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和新课标Ⅲ卷对于能力层次的要求除了个别年份外,呈现出以2年为周期,高低交替的特点,且波动幅度较小;江苏卷能力层次要求在小范围内呈降、升再降的波动特点,2017年后趋于平稳;北京卷从2010到2017年能力层次要求总体波动较小,2018年小幅下降后2019年反升。从2016年开始进行每年五套试卷的横向对比,数据显示新课标Ⅰ卷(全国乙卷)、Ⅱ卷(全国甲卷)、Ⅲ卷(全国丙卷)以R层次为主,M层次之,没有E层次的题,对知识点挖掘较为深入,但试题的情境性和新颖性不突出。北京卷和江苏卷以M层次为主,注重知识点的全面考察。江苏卷E层次的题对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北京卷一直在做E层次命题的尝试,对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总体而言,北京卷最具有全面性和创新性,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十分贴近。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结合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本文对高考命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合理设置M层次占比,保证试题的全面性;巧妙安排R层次比例,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索设计E层次题型,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把握SOLO层次分布的合理性,有利于高校选拔不同水平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实现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在现实问题情景中保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在提升知识广度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促进高层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