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学术虚拟社区已逐渐成为学术科研工作者重要的非正式交流场所。为了增进对学术虚拟社区中用户交流的特点及模式的了解,本文围绕交流主体(用户)、交流客体(主题)和交流方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首先,本文梳理了学术虚拟社区的概念、用户类型、用户交流行为、交流内容和交流模式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次,本文选取医学类学术虚拟社区丁香园论坛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1)围绕交流主体,对用户身份属性、用户交互信息(包括发帖量、回帖量和被评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学术虚拟社区中用户身份的特点、不同学术身份的用户在虚拟环境下交流的差异,进而根据用户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将用户进行类别划分;(2)围绕交流客体,对主题帖的分布、主题的类型以及主题的内容特征进行研究,依据主题的类型将主题帖划分为三类,并研究了高回帖的主题类型和主题内容特征;(3)围绕交流方式,对用户之间交互所形成了发帖/回帖网络以及表示用户隐性关联的同回帖网络进行研究,从整体网络和骨干网络两个层面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核心节点用户以及小团体特征,并结合语义信息,分析了发帖/回帖骨干用户语义链接网络的特征以及利用该网络挖掘同类主题核心群体的优势;此外,用户之间的交互还体现在版块上,通过对各版块发帖回帖量以及版块共现网络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版块之间的差异以及用户跨版块交流情况。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学术虚拟社区中五种用户交流模式,即一对一、单中心、多中心、发布式和跨领域交流模式,并对用户交流特点和影响用户交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对学术虚拟社区的网站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交流模式及其特点的研究,有利于引导虚拟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的展开,加强学术虚拟社区网站的内容组织和建设,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以创造更加良好的在线学术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