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行动的宪法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an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发生的“占中”行动,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占中”行动给香港造成了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香港的民主法治建设造成严重伤害。“占中”行动目的是抗议现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行政长官产生的决定,认为该决定是有政治筛查嫌疑,没能达到所谓国际标准的“真普选”。本文就“占中”发起者提出主张的内容进行宪法分析,从法理上论证中央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做出整改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占中”行动的违宪性,进而提出推进香港民主法治建设的建议。正文第一部分主要就“占中”行动的历史背景以及给香港造成的现实影响展开论述,从中可以得出“占中”行动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同时对香港社会各方面造成伤害的违法集会行动。正文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论述“占中”行动的性质。学界普遍认为“占中”行动是违背现行宪法、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动摇香港宪制基础的行为。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依据现行宪法、基本法相关法律规定,本文从“占中”行动的目的、内容、方式进行细致分析,论证了“占中”行动具有违法违宪性。“占中”行动的性质不仅具有违法违宪的性质,还具备了类似“颜色革命”的特征。正文第三部分对全国人大做出8.31决定进行合宪性分析,这是“占中”者发起“占中”行动的直接原因。“占中”者认为决定的内容和行政长官必须是“爱国爱港”者担任,违背现行香港法治精神。本文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产生办法的内容以及提出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的原则,结合现行宪法、基本法、关于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普选产生办法的决定,得出了该决定内容的合法性,获得香港市民行动支持,完全符合香港法治精神与实际情况。香港可以实施普选,这是由法律规定的,市民普选的民意是被采纳的,但争取普选的方式,应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以违法的手段获得民主,这不是真正的民主。正文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占中”行动的宪法启示。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占中”行动的发生,虽然一方面给香港造成了巨大的现实伤害,但从“占中”行动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启示,以预防类似行动的发生。香港行政长官普选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研究的目的在于香港民主发展更需要法治建设加以保障,这不仅是对中国香港,同时也对中国大陆有所启示。本文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于“占中”行动的相关资料收集归纳,对于“占中”行动所提出例如“国际标准”等内容加以比较分析,研究出的成果和结论,本人觉得香港的政改方案的走向只能依据中央的有关规定,这从法律、社会实践角度证明是正确的。民主建设脱离不开法治建设,脱离法治,空谈民主,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也不会得到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温室大棚内人工控制的环境使许多线虫突破露地气候的限制而不断蔓延,线虫病已成为大棚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犤1犦。当前大棚蔬菜生产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深刻地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创新之中。王路昌老师的这几件花艺作品,用全新的方式诠释了花的美、 Qi Baishi, the great mas
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听觉特征,能够为人们的听觉所感知以及区分,也能对个人进行识别,具有其特定性和唯一性。声音作为个人的重要特征,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是民事主
在英美刑法上存在一种很特殊的犯罪类型,即身份犯罪。本文主要以美国刑法为背景,从广义的角度来论述身份犯罪。虽然身份犯罪违反了“无行为则无犯罪”的刑法基本原则,在英美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并且一直以来对其的争议就不止不休,在长达数十年的辩论中,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多个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组织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着多种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背诵!背诵!第三节语文课背诵《为人民服务)全文!哎呀,你怎么还有时间玩小卡,不知道背《为人民服务》全文吗?”“小灵通”韩重阳通报以后,教室里热闹的气氛像遇到了一股强大
高山反季节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地老虎等,发生量和发生密度比低山平原相对较小。为降低农药使用量,引进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春季菜田诱虫观察,推广无公害蔬菜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工艺品,蕴涵着我国独特的民俗传统文化。在很多古籍资料、历史文献中,都有关于如意的记载。如意发展演变的历史,即是社会文化、社会风俗变迁的历史。本
结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保障公民的结社权,也就保障公民的结社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民开始在网络空间展开结社行为,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网络结社行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