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驱油剂的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驱油剂因其具有尺寸小、化学纯度高和吸附性强等性能优势,可极大提高原油采收率。纯的纳米SiO2颗粒驱油剂因其表面含有亲水基团(-OH),且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分子间极易发生聚结,对储层表面润湿性改变能力有限,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课题以纳米SiO2为基础原料,利用偶联反应,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分子修饰,合成出新型纳米驱油剂,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分子修饰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建立了分子修饰官能团与提高采收率之间的对应构效关系,评价了新型纳米驱油剂的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效果,为纳米技术在提高石油采收率(EOR)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成功对纳米SiO2进行了一定的分子修饰,获得了分子修饰纳米SiO2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进一步提高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能,利用偶联反应,选用5种不同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A-10、OA-12、OA-14、OA-16、OA-18),以KH570为偶联剂协同改性纳米SiO2粒子,合成出5种新型的纳米SiO2驱油剂。通过考察改性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影响,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首先,在5%的纳米SiO2悬浮液溶液中加入3%的表面活性剂,在80℃下,反应4.5h,获得中间产物,然后,加入25%的硅烷偶联剂KH570,继续反应3h,获得分子修饰纳米SiO2驱油剂。通过红外光谱(IR)、XRD对分子修饰后新型纳米SiO2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热重(TG)、Zeta电位、粒径分布及孔径分析(BET)对分子修饰后新型纳米SiO2的性能特点进行表征。由红外光谱和XRD实验结果可知,在1385cm-1、2950cm-1处发现了-CH2和C-H的特征峰,在1299cm-1、1720cm-1处出现了 C=O的特征峰,说明表面活性剂与硅烷偶联剂成功地接枝到到纳米SiO2粒子表面。由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包覆在纳米SiO2表面的有机链受热分解。分子修饰后的纳米SiO2产品的Zeta电位值均为负值,说明分子修饰后的纳米SiO2处于稳定的分散态。由粒径和孔径分析(BET)实验可得,分子修饰后的纳米SiO2粒度分布更加均匀,其比表面积由48.266m2g提高至297.642m2g,孔体积由0.0148cm3/g扩大至0.15cm3/g,修饰后的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极大地增加。研究了新型纳米SiO2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考察了纳米驱油剂对表界面张力、润湿性、流度以及波及体积等方面的影响,为纳米SiO2驱油剂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修饰后的纳米SiO2驱油剂较未修饰的纳米SiO2,由于表活剂和偶联剂基团的成功引入,具有更优良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其中以OA-14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最佳,OA-14改性后的纳米SiO2的表面张力降低了 20mN·m-1,界面张力下降了17mN·m-1。由润湿性实验结果可知纳米SiO2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润湿角由93°减低到81.5°,实现润湿反转,提高洗油效率。分子修饰后的纳米SiO2驱油剂的水油流度比减小,黏度增大,具有更好的提高波及体积的效果。研究了改性基团与纳米驱油剂性能的对应构效关系,利用MS软件对改性后的纳米SiO2建立构效关系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球-链构型处于完全伸展的状态,说明两性离子型表活剂接枝后的纳米颗粒静电斥力更强,在水溶液中的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由于接枝链条越长,扩散迁移力越强,与纳米颗粒的静电斥力更强,改性效果越好,但烷基链条过长,分子间发生缠结,分子修饰效果减弱。因此确定构效关系,为纳米驱油剂的合成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了纳米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效果,利用渗吸驱油和岩心流动实验,以最优的OA-14修饰的纳米SiO2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最佳浓度为0.5%时,渗吸驱油效率可提高26.4%,驱油采收率达到9.44%,储层伤害减小至6.51%,表明纳米SiO2驱油剂相较于改性前对储层伤害更小,提高中、低渗透油层采油效果更明显,渗吸排驱能力更强。且在矿化度达到300000mg/L,温度为80℃时,纳米SiO2的驱油剂还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具良好的抗盐抗温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驱油剂进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产量大,未经处理外排会产生严重的污染环境,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是目前石油石化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水热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无害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型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虽然在高含有机废水方面报道较多,但在含油污泥处理方面报道较少。为了拓展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论文以含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正十六烷和甲苯)以及稠油为模型化合物,以COD降
学位
低渗透油藏由于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限制,比常规油藏开采难度大,因而储层中很大一部分原油尚未被动用。空气泡沫驱中的空气具有来源广、造价低、易获取等优点,且泡沫流体能够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地层中的孔隙,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因而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但目前泡沫驱油所用起泡剂存在稳定性差等缺陷;而且由于空气的引入,空气中的O2对注采管线腐蚀较为严重,进而威胁到油田的安全生产。空气泡沫驱油体系大多使用阴
学位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甲醇与轻烃耦合芳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资源减少,炼化企业副产低附加值轻烃难以高效利用的问题,从而助力改善我国资源供给结构,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催化剂是该耦合工艺的研究重点,虽然ZSM-5分子筛的五元环单元结构满足低碳芳构(BTX)的择形选择性,但传统催化剂还不足以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存在BTX选择性低,易失活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合成并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不断增长,高效利用矿石资源的要求愈发强烈,分质分类利用的必要性增加。从天然气、油田伴生气中分离液化气、轻烃等高附加值资源对于提高商品天然气质量、改善产品经济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轻烃回收工艺作为常用的油气处理单元,通过降温、增压、精馏、吸收等操作将油气混合物分离为合格的商品天然气、液化气、轻烃、稳定原油,实现了石油资源的分质分类利用,对提高
学位
甲苯硝化反应是典型的芳烃硝化反应之一,其产物应用广泛。目前,关于甲苯硝化反应传质和动力学的研究少有报道,然而精确的动力学参数和传质数据对甲苯硝化工业反应器设计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论文利用具有良好传递性能的微通道反应器测定了甲苯硝化过程的传质系数和动力学参数。甲苯-硫酸液液平衡研究表明,甲苯在硫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和硫酸质量分率的升高而增大,甲苯溶解热随硫酸质量分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为2
学位
目前,在Nb高掺杂量摩尔数分别为0.050和0.0625的条件下,对掺杂体系锐钛矿Ti O2电阻最低存在相反的两种实验结果都有文献报道.为解决这个矛盾,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纯的单胞和三种不同Nb高掺杂量对锐钛矿Ti1-xNbxO2(x=0.03125,0.050,0.0625)超胞的能带结构分布、态密度分布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本文限定掺杂量的条件下,Nb掺杂量越
期刊
目前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已成为行业环境保护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着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三化”原则,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已经形成了热洗、热解、水泥窑协同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技术以处理温和、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受到关注。由于含油污泥组成复杂,除含有直链、支链烷烃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如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学位
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提高石油采收率,但产生的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中聚合物含量高使污水粘度大、破乳困难、油水分离难度大,为含聚污水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法、絮凝法均是降解含聚污水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有氧条件下制备出磁性纳米Fe3O4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非均相Fenton体系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Fe3O4加
学位
近年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CO2驱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注气时长及注气量的增加,CO2带来的腐蚀问题日益严重。咪唑啉缓蚀剂高效环保,对CO2腐蚀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本文以油酸咪唑啉为研究对象,对其合成反应具体过程进行研究,对合成反应动力学进行初步计算。优化合成工艺,筛选缓蚀效果更佳的咪唑啉复配缓蚀剂。(1)以油酸与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油酸咪唑啉,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咪唑啉合成最佳工艺条件:酸胺摩尔比
学位
聚合物多孔材料拥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结构均匀可调控等优点,在吸附分离、生物医学、电化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内相乳液模版法可通过改变活性剂、交联剂等因素对乳液液滴进行控制以及调整模具种类、尺寸等因素从而实现对多孔聚合物材料孔结构和外观形状的良好调控,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需求,被认为是制备聚合物多孔材料最灵活可行、简单高效的途径。然而以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出具有贯通孔结构的聚合物多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