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水热催化氧化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产量大,未经处理外排会产生严重的污染环境,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是目前石油石化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水热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无害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型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虽然在高含有机废水方面报道较多,但在含油污泥处理方面报道较少。为了拓展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论文以含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正十六烷和甲苯)以及稠油为模型化合物,以COD降低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反应温度、氧化剂加量及催化剂加量等工艺参数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建立水热氧化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探究模型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机理。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表明,正十六烷乳状液在反应温度为350℃、过氧比为2、催化剂为FeSO4且投加量为1.0 wt.%,反应物初始浓度为2%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99.24%;甲苯乳液在反应温度为350℃、过氧比为2、催化剂为MnSO4且投加量为1.0wt%,反应物初始浓度为1%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8.24%;稠油乳状液在反应温度为350℃、过氧比为2、催化剂为FeSO4且投加量为0.6 wt.%,反应物初始浓度为1%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5.26%。同时反应温度是影响水热氧化工艺最主要因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温度越高对有机物被氧化分解越有利;温度将150℃增加到350℃,正十六烷乳液的COD去除率提高了25.88%,甲苯乳液的COD去除率提高了19.85%,稠油乳状液的COD去除率提高了17.85%,含油污泥水热催化氧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催化剂投加1.0 wt.%的FeSO4,反应温度为350℃、过氧比为2,该条件下含油污泥的原油去除率为98.65%,且此时固相含油率为0.31%。采用GC-MS对正十六烷和甲苯乳液降解后的产物进行了分析,其中正十六烷在反应温度为350℃下水热氧化后,乳液中分别仅存在正十六烷的峰,添加FeSO4可极大的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对甲苯而言,由于水热氧化反应的本质是自由基反应,在此环境下甲苯就变成了甲基和苯基,此时羟基自由基容易夺取苯环上的氢,再进一步被氧化形成一些带有苯环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在羟基自由基的攻击下开环,最终被氧化为CO2和H2O。对于稠油乳状液,温度升高至200℃时,C5~C9的相对含量会成倍增加,其余碳数的有机物相对含量会减少,而继续升高温度会出现C5~C9的相对含量会减少的情况。对于含油污泥而言,烷烃类物质及芳香烃物质大多数已经被降解,液相产物中主要为含氮化合物较难降解。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水热裂解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研究几乎都局限于外部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作用,而忽略了外部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后共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因此,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外源和原位矿物的复合物,模拟稠油热采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探讨反应机理,从而有利于指导生产。首先考察了实验所用油样的理化性质并对该实验水热裂解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油样1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80℃,反
学位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管材建筑等各个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聚烯烃行业主要生产低端均聚产物,而高端聚烯烃产品和聚酯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化学工业通常模仿天然聚合酯的结构,通过将二羧酸与醇结合来生产几种具有塑料特性的聚合物。聚酯是最重要的工业聚合物家族,存在于各种日常用品中,包括容器、织物和纤维。因此,高性能聚酯产品的开发成为该领域的
学位
含油污水作为石油行业所产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复杂、体量庞大、毒性较高。若油田企业排放不达标的含油污水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由含油污水处理不当而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解决制约我国油气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求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已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高级氧化技术,以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
学位
稠油资源约占原油储量三分之一左右,巨大的稠油资源储量决定了稠油在未来世界能源供应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稠油水热裂解技术因其可以不可逆地降低稠油粘度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研究重点。但是,目前众多水热裂解催化剂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影响原油品质、生产成本高等缺点。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催化水热裂解降粘技术,针对目前水热裂解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催化剂实际现场应用环境,选取了两种配体制备了过渡金属配合物
学位
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多孔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非水相溶剂自身具有的低界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致使发泡难度增加。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由于具有优良特性,通过接枝改性调控其表面润湿性能,在非水相溶剂中的发泡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本论文探究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揭示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下列具有创新
学位
针对长庆区块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解决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工程的关键问题,本论文研发抗温性能良好、价格低廉且适用温度范围更广的新型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分为低温区(45-120℃)宽温带降失水剂和高温区(120-200℃)宽温带降失水剂。并对降失水性能、流变性能、稠化性能、抗压强度以及沉降稳定性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分析方法表降失水剂并探究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学位
针对目前长水平段、超深井和大斜度井等复杂井越来越多,钻井工艺难度逐渐加大,现有的钻井液处理剂已无法完全满足钻井需求。另外,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研发出新型的环保型钻井液提切剂势在必行。本论文确立环保低黏提切剂的研究目标,以植物基材料为原料,研发出同时满足环保和钻井工程要求的高性能低黏提切剂,并对其处理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抗温性能、抑制性能和配伍性能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
学位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注水开发已成为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技术。因注入水水质稳定性、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等引起的结垢问题造成了集输管线堵塞、垢下腐蚀加剧,甚至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加大了油气田生产成本。经调研,陕北某地区采出水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CaSO4,并多以混合垢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混合垢的强度及韧度与单一垢有较明显差别,且多种离子共存会影响垢沉积的热力学和
学位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碳源,是替代化石燃料提供直链烷烃、芳香小分子等高附加值产品最具有潜力的材料之一。因此,探索木质素化合物高附加值转化的绿色新途径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第二步是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氧化裂解方法的建立;第三步是将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木质素的氧化裂解中。研究基于前人对木质素催化裂解的理解和研究基础,通过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异色满衍生物氧化
学位
醇类B5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传统柴油替代品,其醇类添加剂是醇类B5生物柴油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醇类B5生物柴油中醇类含量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对其燃料的质量控制与品质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从醇类B5生物柴油中醇类含量快速准确定量分析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基于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的醇类B5生物柴油中不同醇类添加物定量分析方法。其研究内容如下:(1)以B5生物柴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