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古奇观》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w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白话通俗小说选本,学界对《今古奇观》的研究甚少。笔者在详细分析了国内《今古奇观》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其作了如下的研究:  首先,是《今古奇观》与“三言二拍”原作的比较研究。在将《今古奇观》的作品与原作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勘,找出其异同之处后,笔者分体例、形象塑造、叙事艺术、语言文字以及情节与主题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今古奇观》得以盛传不衰的原因。其次,是关于辑者抱瓮老人的问题。笔者从外证、内证两方面论证了其当为冯梦龙,提出一己之见。第三,是对《今古奇观》选辑标准的探讨。在综合前贤观点的基础上,笔者对此提出了三点意见。最后,笔者对《今古奇观》在拟话本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个定位,突出其过渡性特点。  可以说,笔者对《今古奇观》作了个大概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的研究能引起学界对文学选本研究的兴趣。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论衡》中的否定副词进行了多角度穷尽性的研究,力图准确地描写出《论衡》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尤其着力揭示其时代特征,并在必要时参考同时期的
期刊
期刊
先秦语气词作为虚词的一种,与语音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诗经》语气词作为先秦语气词的组成部分,不仅数量多,而且受诗歌文体的影响,在先秦汉语中有着独树一帜的语法面貌和功能。
胡先骕是国际知名的植物学家,也是成功的教育学家,同时还是造诣深厚的古典诗人。在新旧交替,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深受儒家经典影响的胡先骕,接受了西方新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他以
时间是人感知世界与体验生命的方式和姿态,也是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的主旨是,以中古文本为主要对象,在一个“还原”了的思想地基上,考察中国古代的时间意识及其对诗学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文人与佛教便有了不解之缘,晋宋时期的佛教更是如此。汤用彤认为南朝佛法之隆盛约有三期,刘宋元嘉时期是南朝佛法最为兴盛的三个时期之一。佛教在刘宋时期继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散文高潮。随着散文创作的兴盛,散文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散文观念在这一时期有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大散文"观念的出现是一个特别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她以短暂、坎坷、痛苦的三十一年人生,为中国文坛奉献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独特人生和文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美国非裔(黑人)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基本上摆脱了片面的意识形态批评的困境,克服了二三十年代的泛非主义批评、四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