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蒲螨的生物学、生态学,组建室内种群生命表,估算其种群特征参数,分析蒲螨在热带地区的种群增长能力和适合性。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1.蒲螨生物学观察。室温(25℃~34℃)条件下,蒲螨可寄生椰心叶甲并完成发育产生后代。蒲螨膨腹体直径为0.62±0.005mm:从取食到产生后代的时间7.16±0.076d,生产历期为14.06±0.117d,雌成螨寿命为21.21±0.193d,一年多代。世代重叠;平均每雌一生产雌43.31±0.186头,产雄4.85±0.020头;蒲螨能很好的搜寻寄主并寄生;由于蒲螨属于卵胎生,对膨腹体进行解剖,观察到卵、幼螨及成螨三个时期;通过对蒲螨子代的产出情况观察,发现雄性的产出一般比雌性要早2天,产雄高峰期在第2d产雌高峰期在第4d,在观察的99头蒲螨中表现一致。在产雌、雄高峰期时,雄螨50%左右已经产出,而雌螨则还未达到50%。
2.温度对蒲螨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在16℃,20℃,24℃,28℃,32℃五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蒲螨生长发育,存活率产虫量等的影响,制作种群特征生命表,估算蒲螨在海南的发生情况及适合性。结果如下:
(1)生长发育: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6℃最长17.82d,在32℃时最短5.40d。生产历期以24℃最长为11.52d;其次是20℃、28℃,分别为8.65d、7.81d;16℃和32℃最低,分别为5.10d和5.76d。16℃时的寿命最长,为23.93d,其次是24℃,为19.02d,20℃、28℃、32℃的寿命分别为17.72d、14.10d和11.15d。
(2)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用直接最优法计算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76℃和126.19日度,并推算出蒲螨在海南一年可繁殖46~47代;通过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分析得出蒲螨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能很好的符合线性回归方程;蒲螨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6℃时为0.04,32℃时增加到0.08。
(4)逐日存活率、逐日产虫量:蒲螨的逐日存活率和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蒲螨开始死亡的时间越来越早,16℃为第9天,32℃为第5天;随温度的升高存活率下降趋势加快、产虫期缩短、生产高峰更加集中。
(5)种群特征参数:通过组建5个蒲螨实验室种群生命表,估算其室内种群特征参数:净增殖率R0在16℃到28℃范围内逐渐增加,从19.92增至48.25,32℃时降至36.15;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在试验所设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随温度的上升而直线升高:净增殖率、种群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均符合3次回归曲线方程。
3.湿度、光周期对蒲螨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湿度和光周期之间对蒲螨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在湿度为75%、光周期为12:12和14:10时发育较好。
4.蒲螨对寄主的适合应:蒲螨对椰心叶甲龄期的选择偏向于蛹和高龄幼虫,且在蛹上能很好的完成发育:对香蕉象甲和南亚筒天牛无选择现象。在椰心叶甲蛹和5龄幼虫上能完成发育,在1龄至4龄幼虫上不能完成发育。
5.蒲螨的寄生时间对椰心叶甲死亡及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椰心叶甲的死亡率增加,随椰心叶甲龄期的增加,死亡率降低。在24h内,1龄到5龄幼虫死亡率为100%,蛹的死亡率为58.33%。尚有存活迹象的蛹单头饲养观察其发育情况。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尚有存活迹象的蛹逐渐死亡,仅有3头羽化,羽化时间为20天。比对照的蛹羽化时间明显增长,对照在第8天全部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