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核微探针的建立和离子束分析的应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第一章介绍了新核微探针硬件系统各部分组成——微束束线、靶室系统、以及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为了获得尽可能小的束径,在该文第二章,我们根据复旦新核微探针的具体几何条件,进行了束流光学的模拟计算,找到了对不同能量、不同离子进行聚焦的合适的四极透镜参数,其结果直接指导新核微探针系统的调试工作.STIM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核分析手段,该文第三章着重分析STIM方法学的研究:建立STIM的卓面模拟系统,只要对此系统稍作改动就可以放入真空靶室中,进行STIM测量;对测量得到的数据,编写了基于剩余能量作为图像对比度因子的数据处理程序.该文第四章讨论了离子束分析的应用:Sputtering/RBS方法结合对样品深埋层进行分析,提高样品分析的深度分辨率;PIXE对用于净化水处理的无机膜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此膜可以去除Pb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达到水净化的目的.由于新微探针系统刚刚建成,该文最后一章讨论了将来微探针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化学溶液分解法(CSD),以硝酸铋、硝酸镧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了掺镧的BiTiO薄膜.希望通过掺镧进一步改进BiTiO薄膜的质量.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镧掺杂浓度对薄
针对整体壁板压弯成形过程中由于回弹导致的压弯成形精度低和不可控问题,提出整体壁板压弯成形形状控制方法.以铝合金(7050-T7451)机翼整体壁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整体壁板缩
随着火星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探测任务的不断推进,载人火星探测在未来将会成为火星探测的重要手段。首先,回顾了无人火星探测任务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部分无人火星探测器进入、下降与着陆(EDL)过程的参数。然后,结合无人火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和载人航天再入过程,梳理了载人火星探测的特点及需求,系统地总结了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载人火星探测研究进展以及技术储备。接着,归纳了载人火星探测的体系构成、集结方式
载人航天器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件小批量、无法通过多次飞行持续完善设计、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载人航天器研制中仍存在着参数化和模型化程度不高、基于模型
随着光纤通信和集成光电子学的发展,掺铒光波导放大器成为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光波导放大器的开发需要光波导薄膜材料的研制。 本文探讨了Er~(3+)-Al_2O_3 光波导薄膜制备的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和Er~(3+)-TiO_2、Er~(3+)-SiO_2、Er~(3+)-TiO_2/SiO_2薄膜、玻璃制备的溶胶-凝胶工艺。 对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
综述了Godunov型显式大时间步长格式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显式大时间步长格式的概念、分类和优势.然后重点阐述了Godunov型显式大时间步长格式的构造方法、高阶精度推广方法
为解决化学反应模型高温数据缺乏的难题,探索DSMC方法量子动理学(QK)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将该模型进一步应用于火星探测器稀薄气动特性的数值预测。通过计算探路者号在85km、95km和110km高度的稀薄绕流,评估了QK模型的性能和稀薄气体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QK模型不依赖宏观的化学反应速率系数,适用于火星再入流动计算。化学反应及其模型对气动力的影响很小,但对气动热特性的影响不容忽略,考
基于0.6m暂冲式三声速风洞,建立了压敏漆测压系统,解决了各分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研究了涂料喷涂影响、图像滤波和系统测量稳定性及精准度等技术细节,并将该系统首次应用于未
在该文研究了Gap(111)单晶、处延片在90±2℃的CHCSNH溶液中不同钝化工艺条件对表面性质的影响.用X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在不同钝化时间下GaP的表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