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从微观视角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和宏观视角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部门风险传递的影响出发,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影响的传导路径及约束条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的稳定性究竟存在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何种传导路径,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开放带来何种启示?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得到答案。 本文的引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安排研究思路、方法,介绍研究的内容,并归纳主要观点和创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建立一个影响银行稳定性因素的总体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上分析外资银行与东道国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竞争效应和外资银行作为风险传递渠道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分析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经济波动时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10个中东欧发展中国家1995~2006年262家银行数据为研究对象,以银行的经营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作为衡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被解释变量,以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外资银行信贷规模占比及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外资银行进入的现状,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政府和银行部门的对策建议。在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特定的制度背景,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微观和宏观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后通过竞争影响东道国银行内部市场的信贷行为,通过风险传递改变东道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而改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这些影响的发挥又受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等初始经济禀赋条件的影响。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建立宏观与微观研究视角相结合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中既包括外资银行进入在微观层面上影响东道国银行的信贷市场环境;还包括外资银行进入从宏观层面上传递风险,影响东道国银行的经营环境。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2)构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模型,并以发展中国家多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分析,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约束条件,弥补了国内外学者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稳定性研究中的空白,丰富了有关领域的研究。(3)在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文中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为在金融全球化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环境下,中国政府和银行部门制定恰当对策,确保中国的银行业积极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充分利用外资银行进入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