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从微观视角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信贷市场的影响和宏观视角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部门风险传递的影响出发,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影响的传导路径及约束条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的稳定性究竟存在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何种传导路径,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开放带来何种启示?这些问题都将在本文中得到答案。  本文的引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安排研究思路、方法,介绍研究的内容,并归纳主要观点和创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建立一个影响银行稳定性因素的总体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上分析外资银行与东道国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竞争效应和外资银行作为风险传递渠道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分析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经济波动时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10个中东欧发展中国家1995~2006年262家银行数据为研究对象,以银行的经营性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等一系列财务指标作为衡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被解释变量,以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外资银行信贷规模占比及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稳定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外资银行进入的现状,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政府和银行部门的对策建议。在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特定的制度背景,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微观和宏观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后通过竞争影响东道国银行内部市场的信贷行为,通过风险传递改变东道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而改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这些影响的发挥又受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等初始经济禀赋条件的影响。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建立宏观与微观研究视角相结合的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中既包括外资银行进入在微观层面上影响东道国银行的信贷市场环境;还包括外资银行进入从宏观层面上传递风险,影响东道国银行的经营环境。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2)构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模型,并以发展中国家多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分析,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约束条件,弥补了国内外学者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稳定性研究中的空白,丰富了有关领域的研究。(3)在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文中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为在金融全球化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环境下,中国政府和银行部门制定恰当对策,确保中国的银行业积极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充分利用外资银行进入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前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为背景,研究了安徽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以及成本分担的现实情况,对安徽省高
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新古典理论认为在长期均衡中,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在长期中
所谓泡沫经济即是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经济中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泡沫资产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软件、音乐、网络游戏等数字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商品形式日益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产品可以通过比特流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生产和消费,脱离了实体物理空间。正是由于数字产品所处的网络环境和其自身虚拟化的特点,使得数字化产品供需双方更多的采用了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方式。由此产生了一个以电子交易平台为基础的虚拟化交易市场,简称虚拟市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此三要素的全面数字化整合,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