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镇痛的大脑皮质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c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觉是一种多纬度复合感觉,包括感觉辨别(位置、强度、方式),认知(注意和记忆)和情感动机(害怕和厌恶)三种成分.任何信号必须到达大脑皮质才能进入意识领域,痛觉也不例外.针刺镇痛效应是来自穴位的和来自痛区的传入冲动在神经系统内各级水平(外周、脊髓、丘脑、大脑皮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质如何参与、其介入的部位及时间有什么特点,是针刺镇痛原理中尚未解决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观察针刺穴位诱导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有助于阐明针刺效应的大脑皮质机制,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动物,或用较少的电极在人体头皮局部引导电刺激穴位的SEP.因而很难观察到针刺穴位诱发的整个大脑皮质的时—空衍变特征.并且很少同步观察两种传入冲动在整个大脑皮质相互作用的动态时—空衍变过程.近十年来,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将脑的功能和结构关联起来,"绘制"出相应的"图谱",是人类脑计划的十分热门的课题,其中又以脑皮质功能与结构的关联更为引人注目.然而,图谱中的"针刺镇痛—结构"区域,依然十分空白.美国Neuroscan ESI-128脑电成像系统.该研究基于此设备研究了针刺镇痛过程中的大脑皮质反应时空特征,绘制了合谷穴—大脑皮质结构功能图谱.简述如下:一 电针穴位对痛觉相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观察电针人体合谷穴和痛刺激正中神经时,其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电针合谷穴明显抑制痛刺正中神经引起的痛觉诱发脑电位,穴位的镇痛效果好于非穴位,大脑皮质在针刺穴位镇痛过程中具有时间依赖的电活动,痛觉诱发电位可以实时反映电针穴位的镇痛效果.二 电针合谷穴与合谷旁非穴位在大脑皮质有不同的激活比较电针穴位和非穴位的脑电信号,探讨针刺治疗的大脑皮质机制.结果表明穴位和非穴位刺激能诱发不同的脑电活动,穴位刺激能激活相关的脑功能区.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发的肺心病患者,约50%在7年内死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课题方向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观察加
目的:本实验以D-半乳糖老化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指标的定量分析,观察灌胃补充外源性辅酶Q对实验动物大脑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同时以维生素E作为对照,拟比
目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内科心血管系统治疗较困难的疾病,其中医病机主要在于心脾肾阳气小足,为了提高复方中药对该病的疗效,该研究从临床及动物实验两方面来探讨心脾肾三阳问
目的:探讨具有补益肺肾、化瘀通络功效的抗肺纤胶囊抗肺纤维化疗效及作用机制.结论:抗肺纤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肺纤维化及止咳平喘化痰作用,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细胞免
目的: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临床医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