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体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石体是一种有一定级配、无凝聚性、渗透能力很强的摩擦型集合料,并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其特殊性主要是因为它是由颗粒和孔隙组成,其性质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特征有关,并且在载荷作用下,这些参量将不断发生变化,堆石体物理力学性质也随之改变。论文采用散体力学、颗粒力学的相关理论对堆石体的强度和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并考虑到堆石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将微观结构的特征参数与宏观力学量统一起来,建立相适应的力学模型,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对堆石体的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有关堆石体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总结,并借鉴散体力学、颗粒力学和统计力学相关理论,把有关堆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成果融汇成了一个较完善的基础理论体系。从岩石的破碎机理出发,建立了堆石体粒径分布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爆破堆石体的粒径分布。对堆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试验研究,包括现场测试与分析、现场大型碾压试验、原位剪切试验、渗透试验、击实试验、压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等,对堆石体的颗粒分布、抗剪强度、渗透特性、压缩性以及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丰富了理论研究内容,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堆石体的组构特征出发,以数理统计为工具,研究了颗粒间的接触力以及接触力的法向分布,得出了颗粒间接触力的概率分布。研究了堆石体的力学性质与颗粒的空间堆积方式、孔隙的大小及孔隙的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运用散体颗粒力学和数理统计理论,从颗粒的空间堆积形态出发,分析颗粒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力,并建立了堆石体颗粒间的局部微观接触力与宏观应力之间的关系。从堆石体颗粒的微观结构出发,建立了堆石体的刚性接触模型,将颗粒间的接触力同局部应力联系起来,建立了堆石体的局部本构模型。以堆石体局部本构关系为基础,并从微观到宏观,建立了堆石体的二维、三维本构模型,把堆石体的微观颗粒组构特征与其宏观物理力学特性联系起来,为进一步研究堆石体物理力学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堆石体内土压力的分布状况,对堆石体的成拱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分析了堆石体对其内部构筑物安全性的影<WP=4>响。以堆石体的成拱效应为算例,以数值分析为手段,对堆石体填筑结构的土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堆石体成拱效应。以几个不同工程为实例,充分阐述了堆石体在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情况,充分应用了堆石体压实性能好、透水性强、填筑密度大、沉陷变形小、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等优良工程特性,体现出了堆石体在工程中良好的安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工程应用表明堆石体是一种安全、经济以及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的工程材料。
其他文献
所谓素质,包括素养和品质,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范畴,其始源意义是指人的先天性生理解剖特点,继之涵有人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受此影
本文论述了设计和实现一个女性网络书店—时光书店的全过程,包括网站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网站结构和内容的设计、网站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站的测试推广等。本文旨在以这个具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实践为例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然性、可行性、策略、收益与风险,以及中间业务创新在降低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
目的:通过对未发育睾丸单侧扭转后对另侧睾丸血液供应和远期睾丸组织学改变的研究,以探讨一侧睾丸扭转后是否对另侧睾丸造成损害及其发生机理。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选用3周龄,体重4
茉莉花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起源于印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福建,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利用仅限于芳香油。本论文旨在研究茉莉花的综合利用,研究了茉莉花渣中多种营养成分
前言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由于自身的变化和天体的影响,其整体和各个圈层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气象学家们推测,2000-2010年我国
无源雷达是双(多)基地雷达的一种特殊形式。无源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抗反辐射导弹和抗隐形目标的能力。因此这种雷达体制在未来电子战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本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以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迅猛拓展为基础产生的。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一个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必然引起非常
入侵事件的日益猖獗,人们发现只从防御的角度构造安全系统是不够的。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新一代的安全保障技术。它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粗纱机是棉纺厂的重要生产设备。棉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粗纱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粗纱机传动系统过于复杂、控制精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粗纱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