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构建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权利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是当今社会人的三大主要权利。如何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江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断取得骄人成绩,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全国处于总体领先地位。但是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相比,与物质生活改善后江苏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相比,江苏能够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研究、探讨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这个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思考对策,为江苏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为全国其它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极其宝贵的先行者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对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对策思路。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主要途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职责,是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加快建设“文化江苏”的必然选择。   第二部分,对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既总结了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还存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足、精神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不足、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安排。   第三部分,从实现公民文化权利角度,对建立和完善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对策思路。笔者以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准确定位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四是大力发展“第三部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五是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管理与评估;六是普及网络知识,利用现代技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研究、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会组织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职工队伍出现的新变化,职工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多元化状态。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工会组织作为维护职工利益的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密度作为一个衡量区域内城市道路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区域内道路的整体建设情况和区域间道路建设的差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承载着人类的一切活动,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财富。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认可的发展模式。土地作为最基础的资源,它的可持续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大众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企业做好土木工程建筑的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施工质量
从高等航海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发展航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99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幕。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江苏高等教育的
本文对内地西藏办学政策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内地西藏办学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政策目标群体的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
新世纪,是文化引领的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刻和丰富。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各项工作蓬勃开展,蒸蒸日上,取得了突出的经济和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党和国家在围绕“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加快推进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