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中,中药发挥了其应有的协同作用,现观察中药“清窍合剂”对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鼻腔灌洗的疗效,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探讨中药灌洗对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的作用。使传统医药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扩展中医药治疗鼻腔疾病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对试验组在围手术期中辅以中医药参与治疗,采用入院先后顺序以区组随机化方案,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广东省中医院制剂“清窍合剂”行鼻腔灌洗,每侧鼻腔每日一次,共6月;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混合液行鼻腔灌洗,每侧鼻腔每日一次,共6月。观察不同阶段内窥镜下术腔形态学及鼻腔粘膜纤毛输送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鼻纤毛运动功能比较,P>0.05,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纤毛运动功能比较,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纤毛运动功能比较,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鼻纤毛运动功能比较,试验组的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个月鼻窦内窥镜下术腔形态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囊泡增生、鼻道积脓方面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余体征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个月鼻窦内窥镜下术腔形态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囊泡增生、鼻道积脓、上皮化方面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余体征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鼻窦内窥镜下术腔形态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囊泡增生、鼻道积脓方面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余体征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1、3、6个月患者鼻窦体征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清窍合剂”鼻腔灌洗对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鼻内窥镜手术后辅助中药洗剂行鼻腔灌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体征,加快病情恢复,巩固术后疗效;充分显示了中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治疗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及其优势,值得临床重视,值得去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去挖掘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