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作撰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研究从此进入认知的新时代,之后“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这一观点逐渐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隐喻的概念化本质表明,隐喻不仅可以通过语音表征,还可以通过其他如图片、声音、手势语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多模态隐喻研究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热潮,然而对于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解读机制的研究却鲜少涉及,对其精确的解读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这篇论文试图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美国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解读机制进行研究。多模态隐喻的优化原则,即部分的跨空间映射和选择性投射并在合成空间内产生新创结构,使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然而在识别政治漫画中的源域、目标域以及隐喻意义时读者必须参考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本文把表征空间和基于语境的背景空间也纳入到动态整合过程中以便能够对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的概念意义进行完整解读。论文在原来的四空间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修正的整合模型,包括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表征空间,背景空间和整合空间。论文以质性分析为主,为了对修正后的整合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选取四幅政治漫画进行深入分析,漫画选自《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漫画网(www.politicalcartoons.com),漫画主题涵盖中国相关政治事件、国内政治社会事件、国际政治事件和国际社会事件。通过对美国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机制的细致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对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做出合理解释,且补充的表征空间和背景空间对意义的精准解读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