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8月,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李叔同,毅然决然地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从此文化界失去了一位多才多艺、诸学兼通的李叔同,佛学界却因此多了一位持戒严谨、超尘脱俗的弘一大师,其人一生僧俗两世,悲欣交集,极具传奇色彩。1921年春,弘一大师应温州地方名士吴璧华、周孟由居士之邀前往庆福寺闭关批阅《四分律》,遂与温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数年,他视温州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多次往返于该地。从1921年3月来温至1932年11月离温至闽南,温州是弘一大师24年出家生活中,居留时间最久的地方,约有十二年光景。弘一大师在温州的12年间,除闭门修学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这一重要的佛学论著外,也完成了艺术创作和佛学思想的突破性转变。这些重要的思想转变与其在温州这一地域的文化交游有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弘一大师在温州的交游人数涉及各个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温州人物达40余人。其中在晚清民国文化史上,有过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过半。对弘一大师与温州人物交游的史实作一番梳理考证,不仅可以起到对研究史料的补充作用,也可以从“人物地域交游”的特殊性出发,找出交游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文化因素,从而加深我们对人物交游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本文共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总述弘一大师温州交游考的意义以及相关考证体例的安排;正文四个部分主要对弘一大师在温州交游情况作分类梳理与考证;余论则从考证的史实出发,探寻交游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探析民国知识分子宗教情结的历史延续以及知识分子在身份认同下的交游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