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多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多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DMS-SWR)是利用海上编队多艘军舰并存的自然装备资源而构造的一种分布式移动舰载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能够弥补单载舰地波OTH雷达所存在的技术局限,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系统探测能力、抗干扰性能、目标探测精度和生存能力等总体作战使用性能。数据融合作为DMS-SWR系统雷达数据处理层面的重要工作,对雷达系统的总体跟踪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适用于DMS-SWR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了目标跟踪算法、航迹关联算法及航迹融合算法等关键算法在本课题背景中的应用方案,并且研究了舰载雷达相对目标运动所引起的布局分布式对系统整体跟踪精度的影响。首先,针对DMS-SWR系统的特殊数据处理环境,推导并建立了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跟踪坐标系。在此跟踪坐标系下,针对地波雷达所存在的角度分辨率低、非线性度强和虚警率高等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舰载地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的算法——基于不敏卡尔曼滤波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UKF)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JPDA/UKF算法整体的滤波性能均优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EKF)算法。然后,针对DMS-SWR系统所需要的航迹关联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不会出现漏关联的情况,也无需多义性处理,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得到比传统的加权法与序贯法更高的关联正确率。接着,对分布式系统常采用的简单凸组合(SF)融合算法、协方差加权航迹(WCF)融合算法和无反馈最优分布式航迹融合算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论证,并对三种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对于DMS-SWR系统,这三种融合算法的性能虽略有差别,但差别不大;同时发现融合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最后,分别对含有2、3、4艘军舰的DMS-SWR系统进行研究,得出随着可融合军舰数目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跟踪精度。对由相同精度雷达组成的DMS-SWR系统跟踪精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舰船编队离目标的距离越远,所得到的跟踪精度越差;舰船编队的运动对目标的位置上的改善程度越好,所得到的的跟踪精度越高;编队杂乱时的跟踪精度好于平行的编队。在对由不同精度雷达组成的DMS-SWR系统进行研究中,得出在系统雷达平均精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精度高的雷达有助于提高DMS-SWR系统的跟踪精度。
其他文献
该短基线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实时跟踪和定位,辅助导航水下机器人完成水下作业。整个系统由基阵、应答器、水上机和PC显控构成。本文主要阐述了短基线定位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应答器硬件电路设计和相关软件的实现,以及水上机硬件平台的搭建和应用程序的实现。短基线定位系统的模拟电路主要由程控放大、带通滤波、阻抗匹配、收发转换等模块组成,数字电路主要由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和数字处理器最小系统
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瓶颈,当信号的采样频率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所要求的采样频率时依然能够精确重构出原始信号,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信号具有稀疏性或
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指纹的某些特征对其主体进行识别和确认的技术,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的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但是就目前已有指纹识别算法来说,它们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深海领域的竞争的日益激烈,突破第二岛链、走向深海已成为我国面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抛弃式温度、盐度、深度(XCTD)剖面仪具有快速、实
随着SAR成像系统的不断发展,成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现在要求SAR系统同时具备高分辨和宽条幅(High Resolution Wide Swath,HRWS)的成像能力。而传统的单通道SAR不能同时满足这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局部特征之一,图像特征点奠定了诸多视觉任务的基石。图像特征点具备的各种优异性质如旋转不变性,尺度不变性等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视觉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软件已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人们享受着软件带来的快捷高效的好处时,软件质量引发的系统故障也越来越多。软件的可靠性在任何系统或者产品的质量因素中都
随着核方法理论的完善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核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寄予厚望。最主要的是核方法不仅能够应用在统计模式识别的特征向量表示上,也能够很好地应用在结
ZigBee技术凭借其在成本、功耗、速率等方面的特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ZigBee网络节点移动或网络拓扑变化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数据传输故障。
竹片缺陷检测是挑选合格竹片的重要环节。当前竹片缺陷检测仍普遍采用人工检测法,效率低下。考虑到人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引入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甚至是更为低成本的嵌入式机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