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和徐志摩诗作中女性隐喻的文化比较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关于隐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们比较热衷的话题。在语言学中和文学中频繁使用着隐喻,诗歌中也一样,这些隐喻极大地影响着我们认知思维能力的构建,同时,这些语言的使用也指引着语言在几个世纪发展的历史,影响着中文和英文的写作。本文主要展示在中文和英文中出现的大量的隐喻现象,并从中折射出来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作者会对文中出现的女性隐喻做一个跨文化比较研究,同时从文化的角度解释隐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本论文总共包含七部分的内容: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原因、背景以及全文的总体框架。第一章论述了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文献综述。作者列举了一些主要的隐喻研究派别以及各派别的代表人物,还讨论了隐喻现阶段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趋势。第二章构建了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隐喻研究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理论被逐一列举出来并加以简短的说明,其中包括历史的和现阶段的理论。第三章主要从不同的方面讨论了隐喻和文化的各种定义和分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论述了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在隐喻中的体现。第四章开始先分别介绍了两位作家—威廉·华兹华斯和徐志摩的作品和生平,并分别列举了两位诗人诗作中的女性隐喻,并根据不同的特征将它们归类。第五章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两位诗人诗作中相同和不同的女性隐喻背后的一些主要原因,包括相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社会风俗等等。结论部分总结了隐喻在中文和英文中的作用、它们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诗歌的创作和现代文学。本论文旨在通过两位诗人—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中国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分析隐喻在文化语境中的理解和使用。希望通过本论文,体现出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会作用于隐喻的使用。这意味着我们对隐喻的学习不应该停留在描述的层面上,而应该进入了下一个解释和说明的深度。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新型线绳传动机械臂驱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适应性好、通用性强的特点。为了增加机械臂的工作可达空间和灵活程度,驱动部件全部放置于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内,使得机
二十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作为国际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虽然开展公共外交起步较晚,但是在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下,获得很大的进展,被国际舆论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