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灌溉农业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旱灾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大的灾害。在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全球变暖和北方干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旱灾研究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旱灾风险未来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了应对旱灾,各国政府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减灾行动。旱灾风险评估是科学、系统的分析旱灾孕育、发生机理、发展过程和可能造成影响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本论文根据自然灾害理论,利用以遥感数据为主、相关气象、水文、地理、社会经济、灾情等为辅的多源、多尺度数据,针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时空变异分析不充分等因素引起的农业旱灾风险评估精度受限问题,选择河南省灌溉农业区为研究区,开展农业旱灾发生机理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结合农业旱灾驱动力评价,量化农业旱灾致灾要素,开展指标测算和权重确定,据此构建了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建立了基于遥感的农业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时空变异模型,以此分析致灾因子危险性时空变异规律。(2)以农田和农户为对象,以县级行政区作为评价单元,选取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脆弱性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承灾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完成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估。(3)利用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农业旱灾风险评估和分级,将河南省干旱风险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以及特旱等级别。(4)基于历史案例、专家知识和地面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开展算法验证和模型计算结果的真实性检验,并从历史案例的不完备性、野外试验数据与遥感反演结果的差异性、专家知识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分析误差来源。  利用本方法开展2012年-2014年河南省旱灾风险评估,结果吻合度高,尤其对2014年河南旱灾进行了有效识别。本论文提出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业务化应用性强,为遥感技术在农业旱灾领域应用和全国旱灾风险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时检测系统,它在嵌入式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气相色谱柱和光离子化传感器,达到了便携式、实时、精确的效果。实验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口膨胀与经济发展,引起我国人城市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复杂迅速的变化,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耕地、水域、林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苏南地区的苏
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增加碳吸收、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如何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and Use,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简称LULUCF)”活动减
旅游地理学注重从空间的视角来分析研究旅游问题,因此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有关旅游者空间分布模型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多,而有关小尺度居民游憩
在乐器里,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铜管五重奏,它是人们喜爱的形式之一,由四种乐器组成,分别是两支小号,一支圆号,一支长号,一支大号组成的,这四种乐器,五个乐器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在日益增长的3维空间信息需求的牵引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兴技术的驱动下,3D GIS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与2D GIS相比,3D GIS中由于空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经济系统(E)、资源环境系统(RE)和社会系统(S)的协调发展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关键和重要保障。云南省昭通市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的矛盾加剧了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有时还具有不可逆转等特点。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
大气边界层又称行星边界层,是指直接受下垫面的影响并且与下垫面相互作用的大气的底层部分。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动量、能量的交换,水汽、二氧化碳等以及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