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UE-S模型的苏南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口膨胀与经济发展,引起我国人城市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复杂迅速的变化,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耕地、水域、林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熟作为该区域大城市与县级市的代表,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研究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与原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土地开发与利用政策的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建立在明确空间定位基础上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经验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和结果的工具,能够增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与预测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功能,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复杂性;是理解和认识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某些关键过程并进行定量描述,从而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和影响进行研究评价的重要工具。   基干以上的认识,本文对三个城市1999年以来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CLUE-S(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研究区域1999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流向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研究区内三个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共同点和差异。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分析,选择可能的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   (2)采用共线性诊断剔除了冗余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1999和2007两年对应的6000多个样点建立了土地利用分配(land cover types allocation)和土地利用变化(land cover change)两个多项logit模型,并对拟合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logit模型拟合程度更好。   (3)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方式,利用二元logit模型,运用距离地形、政策、社会经济等驱动因子,建立了各土地类型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CLUE-S模型中对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总体模拟精度比较高,林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模拟精度较高,而未利用地由于用地性质比较特殊,精度较低。
其他文献
港航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港口功能转型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港口城市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和通过服务手段在全球层面配置航运资源的能力,成为港口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由此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对空间产生显著的变化。全球化实现物质的全球流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为空间的流动提供技术支持,一种以流动为主要
我国是一个受干旱灾害影响很大的国家,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遥感技术应用在干旱监测之前,常采取布点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或
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广泛发育的多年冻土,其面积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2/3。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年冻土,其存在和变化等对寒区水文、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系
土壤湿度作为陆面水资源形成、转化和消耗过程研究中的基本特征参数,是联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也是研究地表能量交换的基本要素,直接控制着地表与大气间的水热输送和平衡,对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同时源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L波段微波信号,通过在航空或卫星平台
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最早起源于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等。我国土地整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我国土地整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世界经济最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十分依赖气候环境。气候变
本文对选矿厂实现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的可行性及必要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条件下,无捕收剂浮选工艺不仅可回收具有天然可浮性的矿物,而且可回收不具有天
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火灾现场易燃液体残留物实时检测系统,它在嵌入式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气相色谱柱和光离子化传感器,达到了便携式、实时、精确的效果。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