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基本参数及特征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交网格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竖向柱都被取消,全部由斜交成网格状的斜柱代替。本文对二维和三维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下的受力和刚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对该体系的平面形状、构件斜交角度、高宽比等基本参数的选取提出设计建议,推导出一种平面矩形斜交网格结构体系斜柱截面的估算方法。 本文主要工作包括: (1)对二维斜交网格框架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下的受力和刚度特征进行分析,与正交的密柱深梁框架进行对比,总结出二维斜交网格结构体系的性能特征。 (2)以实际结构布置为基础建立三维斜交网格结构模型,计算出斜交构件最佳斜交角度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斜交角度下结构的受力和刚度特征,并考虑高宽比的影响。 (3)研究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平面布置形状的内角由90°向180°过渡时,平面形状对斜交网格结构体系构件受力性能、整体刚度及最佳斜交角度的影响。 (4)推导出一种估算矩形平面斜交网格结构斜柱截面的方法,并进行应用和验证。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与密柱深梁框架相比,二维斜交网格框架具有相对较弱的竖向刚度和卓越的抗侧能力。斜交网格结构的端部存在一定的内力集中,需提高端部构件的承载力。 (2)在同样的构件截面及荷载条件下,设置竖向角柱的斜交网格结构斜柱斜交角度在53°~69°范围时具较好的抗侧刚度;无竖向角柱的斜交网格结构斜柱斜交角度在63°~76°范围时具较好的抗侧刚度,最佳斜交角度的取值有所提高;随斜交角度的增大,外筒平均竖向位移呈减小的趋势;结构抗扭能力随斜柱斜交角度增加而减小。随高宽比减小,最佳斜交角度有下降的趋势。 (3)平面形状对斜交网格结构体系整体刚度影响不大,对最佳斜交角度的选取及柱构件的轴力影响不大;随着平面各边夹角增大,斜柱的剪力和弯矩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节点处拉梁的轴力亦呈下降趋势,平面接近圆形的布置较为有利。 (4)在应用斜交网格结构体系时,推荐选用圆形平面布置,斜柱斜交角度可取63°~69°,本文推导出的矩形平面斜交网格结构斜柱截面估算方法能够满足初步设计时的精度要求,是一种实用的估算方法。
其他文献
滑坡是一种多发的又常能造成极大危害的斜坡地质灾害。降雨、地震、人为的削坡、修建堤坝、地下工程的开挖、水库蓄水等原因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于是对滑坡进行研究成为学者
由于建筑地下室功能的需要或基础存在大大小小承台,基坑坑底深度并不相同,出现坑中坑,不少工程就是由于对坑中坑重视不够,轻则位移偏大,对周边造成影响,重则造成基坑失稳,因
空间错位排列双排密贴PHC桩支护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具有可以缩短施工工期、施工方便、受力条件和整体稳定性好以及节约造价等优点,因而逐渐成为深基坑
生土建筑贴近自然,融于自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前,在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生土建筑仍然是农村居住用房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生土农房虽然保温节能,居住舒适,但由
为了满足桥梁、高层建筑和隧道加固补强之需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片材以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结构可设计以及加固后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斜坡是山区居民生存的重要环境。随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增多和山区城市建设等工程活动对斜坡的挖掘,往往会诱发大量的滑坡。排桩就是某种桩型按比例布置
带高位空腹桁架转换层建筑结构是一种竖向不规则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结构受力机理复杂,设计难度大。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对带高
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地质条件恶化,地应力、地温梯度和孔隙水压力明显升高,单纯考虑高地应力作用已经不能合理的解释巷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还必须综合考虑多场的耦
位移监测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通行困难或者作业危险地区的岩土工程,现有大多数位移监测技术不仅耗时耗力,甚至无法实施。不受场地条件制约,又有较
地基虽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正确判断出地基基础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有效的加固维修绝非易事。山区与平原地区相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