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结构化学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氢键或配位键自组装的超分子化学由于其结构多样性与可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酰肼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多个配位原子及形成氢键的活性位点,在主客体化学、磁化学、立体结构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而成为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对于单臂酰肼类化合物,其端基的结构修饰能有效影响其超分子自组装行为,进而达到调控其超分子结构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对双臂多酰肼类化合物展开研究,通过调节双臂间的连接基团以及端基官能团性质,探讨这类化合物的谱学性质以及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组装特点。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制备合成十二种双臂多酰肼类化合物,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并初步讨论分析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质的关系。此外,对化合物L3-SH进行了阴离子、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研究,发现化合物L3-SH具有阴离子识别检测的功能,对氟离子的检测限达到uM数量级。2、对化合物L1-BH、L4-PH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讨论,探讨参与结晶的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对分子结构对称性以及超分子自组装中酰肼分子形成多重氢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L1-SH的结晶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的导向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结晶方式与微观形貌。当溶剂为乙醇时,化合物结晶出现对称性破缺现象,且具有很强的漫反射圆二色性。3、对端基均为苯甲酰肼的化合物L2-BH与L4-BH进行了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配位自组装研究,合成得到了具有十二核管状结构的[Cu12(L2-BH)6]晶体,以及L4-BH-Cu和L4-BH-Zn金属有机凝胶。对[Cu12(L2-BH)6]晶体进行了 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变温磁化率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低温下具有铁磁性质。对L4-BH-Cu和L4-BH-Zn金属有机凝胶进行了胶凝条件的摸索以及红外光谱、荧光测试、动态流变、AFM等表征,初步讨论了端基结构修饰以及金属离子的异同对该系列凝胶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更多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为确保每项工程都有档案记录,如何做好建筑项目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成了一重要的问题。目前急需有效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外周血象和神经影像学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4例脑膜炎患者,其中病
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浒苔孢子附着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环境因子为温度25℃、盐度2.5%和光照强度3 000 lux时,浒苔孢子易附着。经浒苔孢子附着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是我国城市规划技术法规体系中第一项重要法规。现该“标准”已经专家及有关部门审议通过,正报主管部门审定批准中。本刊请编制组负责人对有
<正>安徽马鞍山市总工会李大友的报道近年来,马鞍山市总工会坚持从基础入手,狠抓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并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制度、企业重大事项
小学数学教学的预设时有事与愿违的现象发生,此时需要老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教者要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心境,顺势而为,随物赋形:唤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如何在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缝中艰辛地探寻自我身份;指出她从每个角色的塑造入手,以“沉默”和“言说”作为标志性的主词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其最基础的战略支撑。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更要肩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从创新意识
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特异性高且疗效显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抗体药物治
针对整数论中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了任意整数的整除特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