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综述介绍了杂多化合物的历史、结构、分类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并对某些含钼多金属氧酸盐、双帽Keggin型结构杂多化合物、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盐、钼系稀土的二元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2.新型双帽Keggin型结构钼铬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首次合成了一种高价过渡金属Cr(Ⅵ)的钼族杂多化合物(NH4)6[CrMo14O42](OH)12·12H2O·1.5 KBrO3,并通过IR、UV、TG-DTA、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其具有Keggin型结构。3.钼镍甘氨酸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首次合成了新型有机无机混杂的含镍同多化合物Ni(H2O)4(Gly)[Mo4O12(OH)2]·2H2O,并通过IR、UV、TG-DTA、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4.稀土-钼二元杂多酸盐的合成及表征。本文用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四种组成式为K8H[LnMo12O42]·40H2O(Ln=La,Pr,Nd,Sm)的稀土杂多酸盐,并利用元素分析、化学分析、IR、UV、TG-DTA、X—粉末衍射进行了性质研究,同时研究了它们的溶解度,推测了其可能的结构。5.Na7[IW6O24]·8H2O的合成与表征。合成了一种新的Anderson结构的两元杂多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表征,如: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元素分析,原子发射光谱(ICP),热重分析(TG),X-粉末衍射(XRD)等。确定了其分子式为Na7[IW6O24]·8H2O。该化合物也是一种含碘的Anderson结构杂多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