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9-长10沉积相分析与有利区预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关理论与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开展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相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研究,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沉积相类型,明确了储集砂体展布特征,并预测了岩性圈闭有利目标区。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将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划分为两个长期旋回,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LSC1和LSC2层序,又将长期旋回划分为四个中期旋回,分别为LSC1中的MSC1-1、MSC1-2和LSC2中的MSC2-1、MSC2-2,并通过组合各中期旋回,划分为长10~2、长10~1、长9~2以及长9~1砂组。通过连井地层对比,建立了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层序地层分布特征。通过野外露头、钻/测井相综合分析,开展了层序格架约束下的沉积相研究,在黄陵地区长9-长10油层组识别出河流三角洲相与湖泊相2种沉积相类型,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以及浅湖3种沉积亚相,并明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席状砂为发育的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充分结合测井资料研究,绘制了以砂组为单元的砂体展布图,明确黄陵地区长9-长10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分布及演化特点。长10~2时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占全区大部分。长10~1时期随着基准面的逐渐上升,湖区面积变大,三角洲前缘沉积范围收缩。进入长9油层组时期后,基准面持续上升,浅湖亚相面积加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萎缩,湖岸线向北东方向前进。综合考虑层序地层位置、构造形态、砂体展布、已发现油气层系、圈闭类型等因素,明确有利含油层段为长9~1砂组,有利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前缘席状砂,有利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通过综合分析沉积相、构造、产能情况,预测了五个有利区。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中95%以上的金银主要以碲化物的形式赋存在石英脉中,围岩以安山岩和粗安岩为主。三道湾子金矿床的金资源/储量达20吨以上,平均品位达15g/t。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三道湾子金矿床中硫化物在矿石及围岩中分布较广,其中分布最多的硫化物为黄铁矿。随着同位素测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位素测试分析技术
学位
学位
太行山南段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部,是研究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洪山杂岩体是其中唯一的碱性杂岩体,以往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本论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重新厘定了洪山杂岩体的岩石类型及其岩浆演化序列,同时对部分岩石类型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区域上已有的U-Pb年代学,旨在对其成因和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提供
学位
本论文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野外剖面的实地观察、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储层岩性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4-长6的沉积相进行识别,分析了沉积相空间展布及演化特征,并预测了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在野外剖面、岩芯、钻/测井资料研究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技术方法,将研究层段长4-长6段划分为6个中期基准面旋
文圪乞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就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承德-固阳深断裂带上,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构造运动强烈,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该研究区的地层、岩体和矿体。因为该区是“流体晶矿物组合”提出的典型例子,所以对该岩体进行岩相学分类和总结,并对黑云母、磷灰石、辉石和角闪石等进行矿物学以及单矿物地球化学对比、分析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该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岩、黑云母辉石岩、角闪辉石岩、角闪石岩,还有比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