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某高职院护生关于职业危害及防护行为的调查,明确护生在学习期间就有开展对护理工作职业危害有效干预的必要性;并针对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对护生进行相应的干预与指导;为高职护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的意识,完善防护行为,最大程度减少护生在从业过程中发生的职业危害。方法选择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两个年级329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分别对在校和实习护生分年级进行职业危害防护行为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应用x 2检验。结果在对两个年级护生职业防护态度的调查中,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护生接受的专业教育不同,低年级护生接受的专业教育少,对职业防护正确认知较高年级护生差;在对2013级护生干预前、干预后的职业防护态度的调查中,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实有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护生职业防护的正确认识。在对高职2012级与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关于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经培训的2013级护生比2012级护生明显提高了职业防护的有效性。在对高职2012级与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关于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中看到8个问题的P<0.01,存在显著差异,2013级学生经过有效干预后,面对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显著提高。结论1.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职业危害防护的意识薄弱,对于相关知识,尤其是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度不高,防护能力不足。2.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应该开设《护理专业职业危害防护》课程,并且进行相关的课程建设。3.高职院校护生的职业危害防护教育应该是全程化、分阶段完成,除专门课程之外,要渗透到每一门的专业课中。 4.采取系统、规范地干预职业危害的损伤,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提高职业危害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