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一个”的用法(非数量用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七章。 在零导言部分,指出选题的必要性。由于“一个”的用法问题是留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观点,我们认为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故选此题进行研究。 第一章从正面观察入手,探讨了诸多不同的句式,在其宾语名词前却共同选择“一个”的原因。由于这些宾语成分均为语境中第一次出现的成分,说话者由此可以断定这些信息对听话人来说是新的信息。为了区别于其它的信息,说者就在这一新信息名词前加上了“一个”。而且,说者并不以引入这个新信息为终结,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将这一新信息引入到下一轮的谈话中去。我们还探讨了关于存现句中专有名词前面加“一个”的问题。结论是:专有名词前的无定标记“一个”是句式的选择,而不是宾语名词的选择。本着语言要求经济的原则,将本为两个表述(一个是存现表述,一个是判断表述)的句子,合而为一了。 第二章从负面观察入手,探讨了排斥使用“一个”的语言环境。当名词在具体语境中表现为已知信息名词或者五指名词时,在其前均排斥“一个”的使用。我们分析了已知信息名词出现的具体环境以及无指名词的种类。 第三章从理论上探讨了带“一个”的名词的信息性质。指出前辈学者“有定/无定”、“可辨/不可辨”说法的局限性,确认“一个”后名词的新信息性质。 第四章对“无定名词主语句”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无定名词主语句的作用就在于:在叙述性篇章中起转移情节(episode)的作用,引出一个新的参与者和一个新的事件。据此也就区分了它与“存现句”的本质差异。“无定名词主语句”之所以常被用于新闻报道等文体中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两个特点——即时性与白描性所决定的,并据此与兼语式“有”字句形成了对比。 第五章探讨了主语位置上的“一个+通名”和宾语位置上的“一个+通名”两种现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现象其实可以作出统一的功能解释:在判断动词后的“一个+通名”中,“一个”的作用是用来强化所修饰名词的某种属性意义的。这种功用,在宾语位置上是外在地通过判断句形式出现的,在主语位置上则是缩约(reduction)了判断动词,仅由“一个+通名”形式实现的。 第六章探讨了“一个”在多重定名结构中的灵活位置现象。就无标记情况(unmarkedcase)而言,“一个”总是放在修饰语的前边,对其后成分起整体包装的作用。但当说者要特别强调某个修饰语成分时,就移动“一个”的位置,把这个成分放到“一个”的前边,这属于有标记的情况(marked case)。移到“一个”前面的成分往往是受到说话人特别强调的,这时往往会体现出说话人某种特殊的感情,带有主观性(subjeCtivity)倾向。有时这两种作用在实际语言中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在修饰语前后都加上“一个”的特殊现象。 在结束语部分我们统观全文对“一个”的用法做了总结。在一般意义上说,是话语环境中新旧信息因素决定着“一个”的隐现。进一步说,则是说话人凸现信息焦点的一个标记。鉴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建议在编写汉语语法参考书时,最好将“(一)十量词”与其它数量词分开,单列一章,具体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