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对半滑舌鳎性别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骨鱼类由于其进化中的原始性以及生活条件的复杂性,因而有着非常复杂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在大多数的硬骨鱼类中,同时存在着遗传性别决定(GSD)和环境性别决定(ESD)。表观调控在ESD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的改变,被认为是环境与基因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桥梁,之前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一类重要的表观调控因子,可通过染色质的重塑、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在表观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少,特别是在硬骨鱼性别决定过程中的作用鲜有报道。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雌雄之间的生长具有巨大的差异,雄性的生长速度和成鱼的体长体重均显著低于雌鱼。此前的研究表明,半滑舌鳎的性染色体类型为雌性异配体的ZZ/ZW型,且在半滑舌鳎的早期性别分化中遗传雌鱼会性逆转形成表型为雄鱼的伪雄,性逆转在自然群体中的比例大约为14%。而在高温的影响下,伪雄鱼的性逆转比例高达60%。另外,半滑舌鳎伪雄鱼具有可遗传性,即伪雄鱼的后代约有90%的比例也会性逆转成伪雄鱼。因此,半滑舌鳎可以成为研究硬骨鱼类性别决定分化以及性逆转机制的理想对象。本文主要围绕非编码RNA对半滑舌鳎性别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探究长链非编码RNA在半滑舌鳎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机制,以期解决半滑舌鳎性逆转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为了鉴定半滑舌鳎性别分化前后性腺中的非编码RNA,本研究首先用以半滑舌鳎性别分化前后的遗传雌鱼(GF)、遗传雄鱼(GM)、雌鱼(F)、雄鱼(M)和伪雄鱼(PM)共计15个性腺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半滑舌鳎性腺构建的lncRNA文库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5个性腺的lncRNA文库一共得到了224.4 G Valid Data,平均每个文库获得14.96 G Valid Data。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并分析一共鉴定到了13386个lncRNA。这些lncRNA平均分布于染色体的正义链与负义链中,且大多数为反义lncRNA。与m RNA比较,lncRNA的长度,外显子个数以及ORF的长度以及表达均显著的低于m RNA的水平。我们进一步利用DESeq比较分析了半滑舌鳎性别分化前后两两样本间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筛选出41个和18个的雄鱼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和m RNA。33个和21个雌鱼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和m RNA。26个和12个伪雄鱼中特异性表达的lncRNA和m RNA,这揭示了lncRNA和m RNA在半滑舌鳎中精巢和卵巢的表达差异特异性。我们进一步对差异的m RNA进行了KEGG和GO富集分析,其中在雄鱼中主要富集到与雄性发育相关的通路,在雌鱼中则富集到与卵子生成,类固醇激素合成等相关通路中。而对lncRNA进行差异性分析表明,为了进一步确认m RNA和lncRNA的调控关系。我们对m RNA和lncRNA进行共表达分析,预测到了8760个lncRNA和5820个m RNA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有93个lncRNA被预测到和53个性别相关基因具有靶向关系,在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与分化中具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功能奠定了基础。根据预测结果,我们对lncRNA TCONS_00624903进行了鉴定,得到了它的c DNA全长为532 bp。通过比对分析,得出该lncRNA位于dmrt2第四外显子和第三内含子的反向互补区域,并将其命名为DMRT2-AS(dmrt2 antisense)。通过Inta RNA与RNAup预测表明DMRT2-AS与dmrt2存在有相互作用位点。通过RT-qPCR实验表明,DMRT2-AS在精巢中高表达,而在卵巢中不表达,并且在精巢中随着性腺的分化表达趋势不断增加。进一步通过体外过表达实验表明,DMRT2-AS可以促进dmrt2的表达,揭示了DMRT2-AS的功能,为研究lncRNA参与半滑舌鳎性别分化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对虾养殖种类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日本对虾不耐低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3~32℃,低于10℃时就会出现停止生长和侧倒现象。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过低,限制了日本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严重影响其养殖周期,最终限制了北方地区养殖总产量,因此了解日本对虾低温胁迫应答机制,培育出耐低温的新品种,成为解决其产业受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属于舌鳎科舌鳎属,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海水养殖鱼类。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引起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半滑舌鳎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半滑舌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半滑舌鳎感染哈维氏弧菌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的肾脏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探究了半滑舌
石斑鱼是世界性的名贵海产鱼类,也是我国海水捕捞和养殖的重要鱼类,养殖产量位居海水鱼类前列,在产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作用。近年来,石斑鱼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直接导致苗种需求量的急剧增大。但是石斑鱼人工育种技术难度大、苗种成活率低、大规模的生产还可能会导致种质资源的退化,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石斑鱼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杂交育种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杂交育种,选育一些苗种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自2010年以来,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出现以性早熟和生长缓慢为主要特征的“铁虾”现象。近几年,“铁虾”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的绿色发展。为探索罗氏沼虾“铁虾”的致病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2500分别对罗氏沼虾“铁虾”和正常罗氏沼虾的眼柄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6.42 G高质量数据,拼接后得到221901条Unigene,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化,养殖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病害问题不仅给水产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水产品质量、水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深入研究疫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流行规律、感染与致病机理、免疫制剂与宿主作用机制等理论性问题,成为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的需求。本论文分为3个内容,分别开展了Vp AHPND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和抗Vp AHP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压力下,局部海域环境恶化,近海生物资源衰退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我国加快了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以期通过海洋牧场建设达到修复受损生境和养护生物资源的目的。自2015年开始,加上2020年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已经获批建设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36个。日益扩大的海洋牧场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和增殖放流物种承载力评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物种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取得重大突破,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目前由于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影响以及国内对虾种质资源良莠不齐等问题的困扰,中国对虾养殖产业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为了保证我国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1996年黄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生长速度快和抗逆性强等优势,是世界三大优良养殖虾种之一。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国内自主新品种市场份额少,多数种源依赖国外。对育种基础群体进行遗传评估时,由于多数奠基者群体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忽略其遗传性能差异,加性遗传方差可能被高估。因此,需要找到准确评估基础群体的模型。在传统的遗传评估方法中,通常基于系谱信息估计育种值,同胞选择、家系间选择等准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我国大规模栽培的经济海藻,具有很高的应用和生态价值。由于近海海水污染、养殖管理不善、苗种种质退化等原因,海带苗期病害频繁发生,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本文以对海带育苗期病害进行了调查,对幼苗绿烂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回接感染实验,进一步建立了2种病原的检测方法,检测了病原侵染过程中海带苗生理生化指标,以期为海带苗期的病原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研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发病快、流行面广、死亡率高,是近年来影响对虾健康养殖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给中国乃至全球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系统研究对虾AHPND发生与哪些因素显著相关,并进一步建立对虾AHPND发生的预测预报数学模型,对防控对虾疾病的发生以及建立针对性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池塘养殖凡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