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面五穴”埋线法与电针疗法相对照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评价“面五穴”埋线法治疗此病的疗效、安全性及优势,探讨其理论基础,为向临床推广提供科学的临床应用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3例。埋线组采用“面五穴”埋线法,患侧每2周埋线1次,健侧仅埋线1次(于患侧首次埋线后1周进行),12周为1个疗程,共埋线7次。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每周3次,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6次。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级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不良情绪评定,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事件作安全性分析,对治疗费用及治疗时长作成本分析。结果:1、H-B评级:两组治疗后评级较治疗前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面神经功能评分:(1)组内比较:治疗后,埋线组的静态观、并发症评分低于治疗前,动态观评分高于治疗前,电针组的静态观评分低于治疗前,动态观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评分与治疗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埋线组静态观评分低于电针组,动态观评分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S、SDS评分: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埋线组SAS、SDS评分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0.0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4.29%,埋线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皮下瘀斑、疼痛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处理且不影响后续治疗,安全性评价属于二级。6、成本分析:埋线组成效比、时间成本低于电针组。结论:“面五穴”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可从静态面部对称性、面肌肌力、并发症三方面共同改善麻痹的面神经功能,与电针疗法相比,静态观和面肌肌力两方面疗效更优。随着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亦获得改善。此外,“面五穴”埋线还具有接受度好、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