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桂枝汤对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热敏灸联合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敏灸联合桂枝汤治疗,穴取热敏高发区印堂、肺俞、脾俞穴,每次选取一个穴区并施灸30分钟,桂枝汤每日1剂。9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一次一片,一天一次,连续口服20天,辅舒良,每日1-2次,连续治疗20天,无不适时可暂停用药。两组均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2周后,采用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及随访2周后,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积分相比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及随访2周后,经秩和检验,两组在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3.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经秩和检验,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总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差值、日常活动、非/鼻眼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共计30例,其中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均为86.7%;对照组共计30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均为86.7%。两组的有效率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周后,观察组共计30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共计30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两组的随访有效率经秩和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热敏灸联合桂枝汤疗法及鼻用辅舒良联合氯雷他定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症状体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且随访疗效相当;在日常生活质量方面,两种疗法均能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而热敏灸联合桂枝汤疗法对日常活动、非鼻/眼症状方面的改善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综合两种疗法的总体临床疗效、安全性,热敏灸联合桂枝汤疗法可以此为基础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某一症状进行加减治疗,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光纤荧光测温技术具有耐高压、抗强电磁干扰、耐腐蚀、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测温方法在高电压、强电磁辐射、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下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因此能够广泛应用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8例高龄(〉70岁)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8例病人,40例行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走过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4例走过心绞痛患者(研究组)的临床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并与20例典型心绞痛(对照组)对比。结果与典型心绞痛患者相比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在胸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6例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进行肺大疱切除、肺良性病灶楔形切除、脓胸及血胸廓清、心包囊肿切除术等,切口长度4~8cm,切
分析无线自组网中关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问题,研究基于按需确认的TCP协议在无线自组网中的改进算法。该算法规定接收方须根据发送方的要求对数据报文进行确认,减少确认(ACK)数量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建筑材料又是这个行业的支撑。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建材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然而在一场波及整个市场的原材料上涨风波下,当
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数据爆发式的增长;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加速了时空数据的产生;硬件水平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的进步提升了分析时空数据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有更加高效的针对大规模的时空数据存储与查询方式。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其在水平扩展方面存在天然劣势,并不适合于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分布式系统利用整个集群的计算、存储能力,可以更好地处理、存储大规模数据,例如现有的Hadoop、HBase等,具有处理、存
近年来,大批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目前已建成的区域自动气象站超3万套。设备数量不断的快速增长,但维护人员数量却基本维持不变,而设备维护手段又简单落后,这些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并指出了高校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