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客运站主要集散设施能力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线路方面列车通过能力的增强,同时体现在点方面——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能力的增强。研究提高既有客运站旅客集散能力对提高我国铁路运输质量与运输服务十分必要,因此本文着重对铁路客运站主要集散设施的集散能力进行研究,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主要集散设施能力提高进行量化描述。本文首先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随后对既有铁路客运站现状概述,其中包括对既有客运站概述;论文针对既有客运站的站前广场、候车大厅、旅客进出站通道等主要集散设施,分析其现状及能力的不足;由于客运站集散设施能力与旅客的步行特性及旅客交通流特性相互影响,因此客运站现状概述中对旅客的步行特性和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在既有铁路客运站主要集散设施能力研究中分别对站前广场、候车大厅、旅客进出站通道的能力进行研究,根据各自影响能力的因素,对其能力进行研究。站前广场通过对旅客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变化,对组成站前广场各要素的规模测算,结合对旅客换乘模式优缺点分析,以成都北站为例,结合其特点计算各停车场的规模,并建议采用垂直空间换乘,在提高站前广场集散能力的同时节省用地及工程投资。候车大厅的研究中,论文针对候车大厅内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建立数学模型,并对线侧式候车模式与高架候车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旅客流线优化是以旅客在候车厅内步行距离最短为指导,建议将候车人数多的车次安排在离进站口近的检票口及设置适当的标识以减少旅客在候车厅内行走。旅客进出站步行通道,主要研究了通道通过能力与高峰小时持续到达客运量的匹配关系,若该时段内到达客运量大于步行通道通过能力,则通道需要扩建;并对通道内旅客集散场景分两方面研究:通道内场景,即通道控制集散,通道两端进出口处场景,即瓶颈控制集散;论文建立通道内旅客集散算法,以判断通道的能力与和出入口场景的旅客人数之间的关系:若单位时间内通过通道口的人数小于通道的通过能力,则属于瓶颈控制集散,因此,为了使通道口的能力满足通道能力,则可增加开放的通道出入口数量或提高检票口的通过能力以提高旅客通道集散能力。为了实现点线能力协调这一要求,本文针对铁路既有客运站主要集散设施进行研究,并提出提高站前广场、候车大厅、旅客进出站通道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罗宾斯综合激励模型为基础,探讨我国企业激励机制问题。阐述了激励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公平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时机、力度和频率原则以及差别激励原则等,在此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有效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面临着缺乏健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信息沟
酒店业的竞争,最本质的是酒店管理和服务人员素质的竞争。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酒店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酒店培训工作,走出培训误区,显
语义的透明性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最初目的,但语言本质及其使用方式和过程却使语言产品带有不可回避的模糊性。作为人类思维模糊性和精确性的概念投射的语言模糊和透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进行诚信营销,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本文探讨了企业诚信营销的必然性和方法。
前言生活方式是指建立在生活条件和个人行为方式互相影响基础之上的一种生存方式,取决于社会因素和个人特征。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目前,危害人
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问题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与研究热点,也是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真正实现自主的关键问题。视觉传感器(摄像机)最接近人类感知效果,能够
<正> 音素文字的书写符号表示最小的语音要素——音素(音位)。音素文字的形成晚于音节文字。其中,辅音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以后,元辅音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后
<正> 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自我的一个长远课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保鲜方法不断得以推出和应用。低温保鲜是目前食品保鲜方式中效果最好、成
拖拉机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能够针对拖拉机的工作环境,提供足够的转向助力,提供更舒适的转向手感和节约转向能耗。本文自行设计了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对其进行了建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