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力素质是有机体长时间工作下对抗疲劳的能力。在很多运动项目的比赛中,对耐力水平的要求都非常高,较高的耐力素质水平,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保障。而速度耐力则是在特定强度下抗疲劳的能力,在持续的特定强度的运动中,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便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人体的许多器官在分布上呈对称性,而在功能上呈不对称性。速度耐力在人体的两侧下肢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是否会对人体的速度耐力水平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训练是否可以缩小差异?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研究现状与理论知识,以及走访学院内相关专家、老师,并利用Isomcd2000关节肌肉力量测试系统对训练前后10名男子三级运动员进行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测试,通过六周速度耐力训练,对受试者训练前后的基本身体素质以及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测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对受试者训练前后基本身体素质以及在4种角速度下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屈伸肌群的峰力矩与疲劳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6周的速度耐力训练,在基本身体素质测试中,训练前单腿五级跳两侧下肢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训练后两侧下肢成绩差异显著(p<0.05),说明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经过训练后两侧肢体在立定五级跳、200米(后80米)计时速度的成绩增长说明因两侧差异减小,在下肢共同完成动作的项目中两侧肢体的协调配合能力得到提高,肢体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使得肌肉工作能力的增强,肌肉工作能力的增强使得运动成绩提高。2.训练前在60°/s的角速度下两侧的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在120°/s、180°/s、240°-时两侧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四种角速度下两侧伸肌的峰力矩都比屈肌的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两侧屈伸肌群的疲劳指数在120°/s、180°/s、240°-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疲劳指数随角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疲劳指数的降低说明随着角速度的增快,强度的减弱,肌肉的抗疲劳能力逐渐增强。3.训练后在60°/s、120°/s、180°/s、240°/s的角速度下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在四种角速度下两侧伸肌的峰力矩都比屈肌的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两侧屈伸肌群的疲劳指数在120°/s180°/s、240°/s时差异显著(p<0.05),疲劳指数随角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疲劳指数的降低说明随着速度的增快,强度的减弱,肌肉的抗疲劳能力逐渐增强。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在60°/s的角速度下,训练前后差异均显著(P<0.05);在120°/s、180°/s、240°/s的角速度下,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训练后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过训练使受试者两侧下肢肌群的肌力差距减小。在120°/s、180°/s、240°/s的角速度下,训练前两侧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屈伸肌群疲劳指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训练后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过训练使受试者两侧下肢肌群的耐力水平差距减小。5.通过本研究,建议如下:对两侧肢体差异的更深层次更加细致的分析需要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更多角度综合研究,而单纯从一个角度出发会忽略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从而影响研究成果,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待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