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粘土的各向异性与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粘土的变形特性和本构模型研究是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课题之 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是天然粘土最基 本的变形特性。本文在粘土的各向异性和结构性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 为系统地总结了各向异性和结构性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粘土的力学行为影响的规 律性,深入探讨了粘土的各向异性及结构性模型的建立途径,取得了如下创新 性的研究成果。 1.基于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正常固结和超固结重塑 粘土的各向异性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一个形状灵活的各向异性的 边界面形式来考虑初始各向异性,采用一个可以同时考虑塑性体应变和塑性剪 应变对各向异性影响的硬化法则来反映诱发各向异性,从而更好地模拟了各向 异性的演化过程及其对粘土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通过与剑桥模型和现在较为 常用的Wheeler各向异性模型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模型较现有模型的优越性。 通过对多种粘土的多组不同固结条件和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试验成果的模拟,初 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基于对结构性的产生机理的分析,以及对结构性与各向异性的相互影响 的规律性的分析,在上述重塑粘土的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 了一个可以同时考虑结构性和各向异性的适用于天然粘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的突出特点在于采用了一个各向异性的参考面,即定义K0固结的天然粘 土受到扰动后出现结构性破坏后的屈服面为参考面,结构性损伤的过程就是边 界结构面向参考面逐渐收缩的过程。通过定义各向异性参考面,模型可同时考 虑结构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采用这种方式建立的模型,具有物理基础明确, 数学表述简单,参数容易确定的优点。对所提出的模型的结构性参数进行了详 细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结构性粘土的多组试验结果进行 了模拟计算,包括Bothkennar粘土的一维压缩试验、Boston Blue粘土原状土样 的三轴试验以及Norr(o)king粘土的三轴试验。良好的模拟效果表明,所提出的天 然粘土的本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天然粘土,各向异性,结构性,本构模型,数值模拟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非埋入式柱脚与基础的锚固连接的研究较少,有很多问题都不清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确保基础锚固部位的强度大于柱端正截面的强度,因此,一个合理
被动桩桩间距的合理确定这一课题研究已久,不同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的不足仍十分明显。本论文全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被动桩
膜法钴电积工艺是由阴阳离子交换膜和电极所组成的双膜三室钴电积装置,以解决在传统钴电积工艺中产生氯气的问题,并提高钴板质量。重金属废水通常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使水质达标的同时,回收金属。而对于金属离子的氯化物废水,如含氯化钴、氯化镍等废水,电解法虽然也能达到以上的目的,但会产生氯气,污染环境,同时影响着回收金属的质量,采用膜法钴电积工艺中的双膜三室电解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无论是膜法钴电
近年来,轻钢结构因其突出的优点在我国得到了的蓬勃的发展,轻型门式刚架作为轻钢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更是随处可见其踪影。对于大部分门式刚架,其柱子和梁通常都设计成变截
基于对混凝土劲芯桩、楔形桩的分析与总结,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新技术——楔形劲芯水泥土复合桩。本文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大尺寸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
本文以柔度法作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两榀三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反复加载试验,并运用自编的非线性分析程序进行了包括矩形柱、异形柱框架在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但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并没有考虑梁对板内力分布的影响。因此,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结构,提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
本文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结构损伤识别领域比较成熟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基础上,进行了针对实际损伤检测中只能获得低阶模态条件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建筑结构
本文以广州市内环路广佛出口放射线珠江大桥西桥为工程背景,对连续梁桥顶推施工进行了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顶推施工中临时墩设置的最优位置和导
  本文建立了风-列车-桥梁体系动力分析模型。该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桥梁的抖振以及与脉动风之间的自激振动、列车-桥梁耦合振动、侧向风对车辆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较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