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纳米晶、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寻找能产生短波长的半导体发光材料用以制造发光二极管或激光器。而纳米科学的发展使得介观尺度下的光电装置或激光器成为可能。氧化锌光泵浦激发下的自发辐射甚至是受激辐射已被研究者发现,但光致发光受限于复杂的设备、高昂的费用和极高的能耗,因此很难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相对而言,电泵浦激励下的光电装置则更具实用价值。但人们对于纳米二氧化锌在电场激励下的电光行为的研究涉及较少,因此对于氧化锌电致发光的机理分析和应用研究十分必要。虽然对薄膜发光特性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对于ZnO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考虑到制备直流粉末发光材料的方法简单易行,且可以通过复杂的纳米结构控制发光强度和颜色,在实现ZnO电泵浦发光甚至是激光发射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不同纳米结构ZnO基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作为一种探索研究,本文采用湿化学制备手段,通过对材料合理的分子设计和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氧化锌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和半导体纳米激光器的进一步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不同纳米结构下氧化锌的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特性,我们选择了以介孔前驱体退火而制得的氧化锌纳米晶颗粒和氧化锌纳米棒两种发光样品。首先,分别以十八胺(ODA)和F-127为模板剂,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ZnS介孔前驱体。制备过程中借助简单的离子之间的反应合成ZnS介孔材料,与传统的利用自由基作为反应中间体的方法相比,此种方法避免了自由基反应对特殊仪器的要求,且采用离子反应的方法所得的硫化锌介孔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采用ODA和F-127为模板剂得到的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23 m~2/g和233 m~2/g,孔径大小分别为3.8nm和4.9nm。此种方法反应过程易控、反应环境温和、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有可能应用于其它半导体介孔材料的合成和制备中。 在制备氧化锌纳米棒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较为简单的湿化学模板法制备纳米棒。具体的说,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剂,利用其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形成的棒状胶束为模板,引导氧化锌纳米棒在(0001)方向上的生长。此外,我们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冰水浴的手段,提供低温环境抑止氧化锌晶核的生长,从而达到将氧化锌纳米棒直径降至100nm以下的目的,所制备的ZnO纳米棒直径为80~100nm,长度约为2μm,所得产品形态分布均一。研究还发现温度、表面活性剂含量、回流和超声时间都对所得ZnO纳米棒的尺寸产生影响。同样,本方法中ZnO纳米棒各相异性生长的模板机理还可用于设计其它化合物半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体材料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 在以上制得的介孔材料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在空气中高温氧化前驱体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晶颗粒,并系统的探索了以介孔材料为前驱体的不同氧化锌纳米晶颗粒在电泵浦激发下的电致发光特性,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直流电泵浦激励下氧化锌纳米晶颗粒强烈的绿色发光(5 10lun)。有趣的是,以介孔前驱体在空气中氧化退火制得的纳米晶颗粒的EL发射强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与经过普通体相材料退火制得的氧化锌纳米晶颗粒相比,以ODA为模板剂制备的发光样品的发射强度为该种材料的1.5倍,以F一127为模板剂的发光样品的发射强度为该种材料的6.5倍,且介孔前驱体的孔径越大,发光强度增加的幅度也越大。这一发射强度明显增强的结果很可能与退火后氧化锌发光颗粒中剩余的孔结构有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以验证此推测。 对氧化锌纳米棒的电致发光特性也进行了测试,实验发现,氧化锌纳米棒的电致发光峰位于73Onm处,与氧化锌纳米晶颗粒相比,纳米棒的发光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且发光强度明显减弱。这些实验结果同样与发光样品的形状和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但具体原因仍有待研究。关键词:氧化锌,电致发光,介孔结构,纳米棒,模板法
其他文献
掺杂的纳米半导体发光材料在信息显示技术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粒子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存在许多表面态,表面态对发光起猝灭作用,因此表面态的研究和控制是非常
本文自制了一系列的新型无锑催化剂,研究了用该催化剂进行PET合成的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动力学,对其催化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所得的聚酯与用乙二醇锑得到的聚酯进行了转变温
蒙脱石粘±矿物不但是土壤的重要组分之一,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离子可交换性以及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如果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改性处
学位
本文以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活塞材料为研究背景,利用西安工业学院研制的近共晶Al-12Si-2Ni-2Cu-Mg合金作为基体合金,采用液态搅拌法专利技术制备了SiC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10%的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承担着污染物转化降解的功能,决定着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知之甚少
本文以氧氯化锆为原料,氢氧化钠为矿化剂,有机小分子二氧六环为模板剂成功制备了有序层状纳米氧化锆(ZrO2),并通过共混法制备了氧化锆/聚乳酸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
羽绒纤维是一种绿色蛋白质纤维,具有软、轻、蓬松等特点,保温性优异,是理想的保温材料。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缺点,例如细、短,无法直接纺丝,一般作为填料使用。用羽绒纤维作为填充材
采用可溶性铝阳极电解制备聚合氯化铝(PAC1)为高品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工业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PAC1(E-PAC1)具有有效絮凝成分Al13形态含量高的优点
针对一种类似SR-72构型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机开展了进气道通流状态下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相关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滚转单自由度静稳定性、动稳定性以及强迫俯仰/自由滚转运
道路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沿线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已涉及到全球陆地的15﹪~20﹪。特别是在生态脆弱或敏感